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都昌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都昌县
Remove ads

都昌縣中國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的一個,毗鄰彭澤縣湖口縣,居南昌、九江 、景德鎮「金三角」中心地帶,南聯五水,北通長江,杭瑞高速和九景衢鐵路、都九高速交匯境內。

快速預覽 都昌縣 鄡陽, 國家 ...
Remove ads

簡介

西漢時,置鄡陽縣。唐武德五年置縣都昌,距今已有1370餘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宋代詩人蘇東坡游南山曾寫下「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的詩句。著名南宋愛國丞相江萬里系都昌人,故鄉至今還保存着有關他的文物古蹟。都昌面對廬山,境內有南山、老爺廟等風景點。

鄡陽之名源於人事。鄡音同梟,代表古代極刑,即斬首並懸掛。淮南王黥布在此被殺,黥布曾隨項羽攻秦,後叛楚歸漢,後因叛變被劉邦所殺。當時此地尚未設縣,屬番陽縣管轄。漢將於高祖十二年滅黥布後,從鄱陽和彭澤劃出部分土地設縣,以志其事,名為鄡陽。此為鄡陽古縣設立的經過和名稱由來。[2]

歷史沿革

快速預覽 歷代變更, 設立 ...

秦朝前

  • 夏、商、周為古揚州域,春秋戰國為楚、吳地,屬邑。[3]:1

秦朝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番縣,隸九江郡[3]:1
  •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因秦軍大規模南下,準備與百越作戰,因此分九江郡江南一帶設置廬江郡。番縣屬之。[4][5]

漢朝

孫吳

晉朝

  • 晉武帝太康十年(289年),隸揚州鄱陽郡。
  • 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割荊、揚二州地置江州,鄡陽縣隸江州鄱陽郡。
  • 永安元年(304年),改隸江州尋陽郡[3]:1

南北朝

  •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因彭蠡湖盆地發生多次沉降運動湖水南侵,鄡陽縣地大部分淪入湖中。鄡陽縣撤銷,境域入彭澤縣,隸江州。
  • 齊永明元年(483年)復隸江州尋陽郡。
  • 梁天監元年(502年),隸江州太原郡。
  • 陳永定元年(557年)改隸江州豫章郡。
  • 天嘉元年(560年),復隸江州尋陽郡。[3]:1

隋朝

  • 隋開皇三年(583 年),陳置郡縣廢,彭澤縣易名龍城縣,隸江州。
  • 十八年(598年),龍城復名彭澤。
  • 大業三年(607年),州廢,隸九江郡。[3]:1

唐朝

  •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安撫使李大亮謂土地之饒,井戶之阜,水陸之阻礙,遂割鄱陽縣雁子橋之南境及彭澤縣境置都昌縣。因地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故名。設臨時治所於王市(今蔡嶺鎮北炎洞門口),隸江南道都督府浩州。
  • 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 年),隸江南西道江州。
  • 代宗大曆元年(766 年),隸江南道饒州
  • 大曆年間(766-779 年),治所徙遷彭蠡湖東即今治地。[3]:1

五代十國

  • 五代南唐,隸建康軍饒州。[3]:1

宋朝

  • 宋開寶八年(975 年),隸江東路建康軍饒州。
  • 太平興國七年(982 年),隸江東路饒州。
  • 天禧四年(1020年),隸江南東路
  • 南康軍建炎四年(1130 年),隸江南路南康軍。
  • 紹興元年(1131年),隸江南西路南康軍[3]:1

元朝

  • 元至元元年(1264 年),隸揚州行省江西元帥府南康軍。
  • 十四年(1277 年),隸江准行省江西道南康路。
  • 二十三年(1288 年),隸江西行省南康路。
  • 至正二十一年(1361 年),隸江西行省西寧路。
  • 二十二年(1362 年),隸江西行省南康府。[3]:1

明朝

  • 明洪武九年(1376 年),革行省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領十三府分五道,隸九江道南康府。[3]:1

清朝

  • 清順治二年(1645 年),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稱江西省,隸江西省九江道南康府。
  • 康熙九年(1670年),隸饒九南道南康府。
  • 雍正九年(1731年)隸廣饒九南兵備道南康府。[3]:1

民國

  • 民國初年,廢府制。
  • 民國3年(1914年)隸江西省潯陽道。
  • 民國 15 年,廢道,隸省直轄。
  • 民國 21年,省下設 13 個行政區,隸第二行政區。
  • 民國24年,全省為8個行政區,隸第五行政區。
  • 民國 28 年全省改11行政區,
  • 民國31年又改劃9行政區,都昌均仍隸第五行政區。
  • 民國38年5月12日,都昌縣解放,隸江西省都陽專區。7月,改隸九江專區。[3]:1

新中國

  • 1950 年隸中南行政區江西省九江專區。
  • 1970 年,專區改稱地區,仍隸九江地區。
  • 1983 年,地市合併,隸九江市。[3]:1

行政區劃

都昌縣下轄12個、12個[6]

都昌鎮、​周溪鎮、​三汊港鎮、​中館鎮、​大沙鎮、​萬戶鎮、​南峰鎮、​土塘鎮、​大港鎮、​蔡嶺鎮、​徐埠鎮、​左里鎮、​和合鄉、​陽峰鄉、​西源鄉、​薌溪鄉、​獅山鄉、​鳴山鄉、​春橋鄉、​蘇山鄉、​多寶鄉、​汪墩鄉、​北山鄉、​大樹鄉、​江西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蔡嶺示範區和​都昌縣良種場。

縣治變遷

六年(前201年)置鄡陽縣,治所四望山(即今周溪鎮泗山村境內的鄡陽城遺址),隸淮南國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都昌縣,初治王市(今蔡嶺鎮北炎洞門口),大曆年間(766-779 年)始遷今址即彭蠡湖東岸。

都昌鎮地理位置在唐朝以前是鄱陽湖畔的一個小漁村,稱都村。唐大曆年間(766-779)縣治從今蔡嶺鎮洞門王街市遷來後,逐漸發展成小集鎮,稱古南鎮。後因都昌縣而得名都昌鎮。

都昌縣城位於縣境南端,瀕臨都陽湖。舊名城區鎮、古南鎮,異名都村,具1300多年歷史。明嘉靖年間始建城垣,崇被年間擴大規模,清代幾經修茸。建國後城區擴大,城垣拆除。明清時城內置5坊,民國時期屬城區鎮,設5保。建國後隸城關鎮、都昌鎮人民公社、都昌鎮。都昌鎮是黨政軍機關所在地,為全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都昌縣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人口

2020年末,都昌縣總戶數245674戶,總人口806677人,總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425819人,女性380858人。

教育

初級中學

北炎中學||北炎鄉/蔡嶺鎮
更多資訊 學校, 所在地 ...

高級中學

更多資訊 學校, 所在地 ...

交通

汽車站

  • 都昌汽車站
  • 都昌汽車總站

公路

  • 都蔡公路
  • 都中公路

高速公路

鐵路

農業

以棉花、糧食、油菜、芝麻、大豆為主。

礦產

矽砂陶土花崗岩等礦產。

工業發展

造船、型砂、機械、電機、造紙、皮革、紡織、陶瓷、礦泉水、飼料、竹涼蓆、珍珠。

名人

旅遊景點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