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都江堰灌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都江堰灌区
Remove ads

都江堰灌区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的灌区,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形成。其水源为岷江,灌区设计面积724.3万亩,实际面积为578.31万亩,后逐年扩大,在2011年时达到了1033万亩。受益地区为四川盆地中西部的37个县。[1]

渠首设左、右两个取水口,取水高程729米,六大干渠设计引水流量600立方米/秒,现有干渠、分干渠55条,长2437公里;支渠536条,长5472公里;斗渠5460条,长12037公里。渠系水利用系数0.48。全灌区有大、中型水库11座,总库容10.89亿立方米;小型水库364座,总库容1.5亿立方米。

Thumb
都江堰堰首

都江堰灌区的下属灌区

黑龙滩灌区

黑龙潭灌区的水源是通过东风渠从都江堰引水,进入黑龙潭水库。[2]黑龙潭水库担负着向眉山城区、彭山区、青神县、仁寿县全域、井研县全域30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和工业供水任务。[3]

毗河灌区

毗河灌区是通过毗河供水工程所覆盖的灌区。毗河供水工程起于成都市新都区苟家滩,总干渠引水至安岳县的朝阳水库。毗河供水工程向新都、青白江、金堂、雁江、简阳、安岳、乐至、安居、大英9个县(市、区)供水。[4]

通济渠灌区

通济堰灌区通过通济堰进行引水。通济堰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南河、西河、金马河交汇处,建于公元前141年(西汉时期)。通济堰主要承担着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5]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