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邓瑞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邓瑞强博士(英语:Dr. TANG Sui Keung),是香港神学院神学及历史科副教授,2008年起同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荣誉助理校牧。[1][2]
简历
邓瑞强,1981年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1985年本科毕业后入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师从陈特,1987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祈克果之生命三阶段研究》。之后入读中国神学研究院,1989年获基督教研究硕士学位。[3][4][5]
1989年至2003年,邓瑞强于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任职传道。之从返回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攻读宗教研究哲学博士,专研基督教神学家潘霍华的伦理学,师从赖品超,2006年毕业,博士论文为《回应他者:潘霍华伦理学在中国处境下的意义》。2006年至2008年,他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担任一级导师。2008年转任香港神学院,先担任神学及历史科专任讲师,现任神学及伦理学副教授。[6][7][8]
2008年至2013年,邓瑞强同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讲师。由2008年起,邓氏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荣誉助理校牧[9][4]。 另外,他亦经常在不同教会讲道,并担任公开讲座及培灵会的主讲。[10][11][12][13][14][15]
Remove ads
个人生活
邓瑞强原配杨燕玲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拿撒勒之家资深长老,她因病于2017年3月9日辞世。[16] 2020年6月13日,邓瑞强与王晓鸾举行结婚典礼。[17]
著作
- 邓瑞强(2024)。《好好思考,好好活着》,香港:印象文字。ISBN 9789624576603。
- 邓瑞强(2019)。《荷花池畔春草绿》,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ISBN 9789628216307 。[18]
- 邓瑞强(2016)。《敢于跟随主》,香港:基道。ISBN 9789624575262 。[19]
- 邓瑞强(2006)。《回应他者:潘霍华伦理学在中国处境下的意义》。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博士论文。[20]
- 邓瑞强(1987)。《祈克果之生命三阶段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硕士论文。[21]
编纂
- 邓瑞强、赵崇明(编)(2016)。《当暴力世界遇上和平福音》,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
- 邓瑞强、赵崇明(编)(2015)。《当公共灵修遇上离地信仰》,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
- 邓瑞强、赵崇明(编)(2014)。《当耶稣遇上病了的教会》,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
- 邓瑞强、赵崇明(编)(2013)。《当传统遇上更新:当代基督徒的更新之旅》,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
- 邓瑞强、赵崇明(编)(2012)。《当冲突遇上和好》,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
- 邓瑞强、赵崇明(编)(2011)。《当俗世遇上敬拜》,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
- 邓瑞强、赵崇明(编)(2009)。《当金钱遇上主人:金融危机下的信仰反》,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
文章
- 邓瑞强(2021)。〈临在的基督亲自说话—潘霍华论讲道〉,赵崇明编:《道犹在耳:听道与讲道的神学》,香港:德慧文化。[22]
- 邓瑞强(2020)。〈从“三一论”看接待伦理中“我”与“他者”的身份问题〉,赵崇明编:《一杯凉水:践行接待的信仰》,香港:德慧文化、香港神学院。[23]
- 邓瑞强(2020)。〈从“基督论”看接待伦理〉,赵崇明编:《一杯凉水:践行接待的信仰》,香港:德慧文化、香港神学院。[23]
- 邓瑞强(2019)。〈启示录的敬拜〉,赵崇明编:《有种呼吸叫敬拜》,香港:德慧文化。[24]
- 邓瑞强(2019)。〈圣历与崇拜〉,赵崇明编:《有种呼吸叫敬拜》,香港:德慧文化。[24]
- 邓瑞强(2018)。〈解读《负责任生命的结构》──约束下的自由:论承担责任的生命〉,邓绍光编:《解读潘霍华《伦理学》》,香港:德慧文化。[25]
- 邓瑞强(2018)。〈赖特的“福音”观〉,赵崇明编:《我们传什么?:从神学、历史与圣经理解福音》,香港:德慧、香港神学院。[26]
- 邓瑞强(2018)。〈启示录论及的“福音”〉,赵崇明编:《我们传什么?:从神学、历史与圣经理解福音》,香港:德慧、香港神学院。[26]
- 邓瑞强(2018)。〈从死里首先复活的耶稣(启示录一章4至8节)〉,赵崇明编:《讲神传道:香港神学院老师讲道集》,香港:福音证主协会。[27]
- 邓瑞强(2018)。〈拒绝希望的希望〉,陈韦安编:《盼望.抵抗.盼望》,香港:明风出版社。[28]
- 邓瑞强(2018)。〈凯旋的群众(启示录七章9至17节)〉,赵崇明编:《讲神传道:香港神学院老师讲道集》,香港:福音证主协会。[27]
- 邓瑞强(2017)。〈非暴力与灵性,有何相干?〉,邓绍光编:《非暴力十二问》,香港:印象文字。[29]
- 邓瑞强(2016)。〈面对他者的伦理〉,邓瑞强、赵崇明编 :《当暴力世界遇上和平福音》,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30]
- 邓瑞强(2015)。〈启示录对城巿人的灵修提示〉,邓瑞强、赵崇明编 :《当公共灵修遇上离地信仰》,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31]
- 邓瑞强(2014)。〈教会遗失了十字架〉,邓瑞强、赵崇明编 :《当耶稣遇上病了的教会》,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32]
- 邓瑞强(2013)。〈芬兰的新路德神学〉,邓瑞强、赵崇明编 :《当传统遇上更新:当代基督徒的更新之旅》,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33]
- 邓瑞强(2012)。〈以拥抱化解冤仇〉,邓瑞强、赵崇明编 :《当冲突遇上和好》,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34]
- 邓瑞强(2011)。〈圣餐的革命性〉,邓瑞强、赵崇明编 :《当俗世遇上敬拜》,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35]
- 邓瑞强(2010)。〈一笑解千愁——论笑的革命性〉,苏远泰、赵崇明编:《当忧虑遇上平安》,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36]
- 邓瑞强(2010)。〈论云格尔的《死论》:从基督教“唯独恩典”的神学角度看死亡〉,载于夏其龙编:《坟场研究讲座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页151-168。[37]
- 邓瑞强(2009)。〈金钱与伦理〉,邓瑞强、赵崇明编 :《当金钱遇上主人:金融危机下的信仰反》,香港:基道、香港神学院。[38]
- 邓瑞强(2006)。〈一个“子为父隐”的伦理个案:论潘霍华的伦理学的后现代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载于曾庆豹编:《朋霍费尔与汉语神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页283-307。[39]
Remove ads
翻译
- 邓瑞强(译)(1992),颜德活(B.E. Underwood)著。《属灵的恩赐》。香港:香港五旬节圣洁会。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