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郑伯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鄭伯昆
Remove ads

郑伯昆(1930年2月26日),台湾新竹人,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1]:34。他曾经就读于新竹中学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系(简称:台大物理系),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并曾于台大物理系担任系主任。郑伯昆也曾参与台湾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与其加速器的筹建,并自行研制加速器磁铁。

事实速览 郑伯昆, 出生 ...
Thumb
早年的台大物理系系馆(台大二号馆)

生平

郑伯昆于1930年生于日治台湾新竹州,他们家当时属于新竹的望族[1]:34。1950年,他从新竹中学毕业,并于1954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系,并在从该系毕业后留任助教[1]:34。1961年,郑伯昆与许云基黄振麟等人一同获得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补助,前往日本东海村原子能研究所日语日本原子力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进行为期二年的专题研究[1]:34[3]:168[2]。那时,郑伯昆参与该处一个研究梅思堡效应的团队,该团队是当时全亚洲最早做出梅思堡效应的二个团队之一[1]:34

1965年至1968年,郑伯昆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就读博士学位,并在阿冈国家实验室担任研究助理[2],以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1]:34。尔后,郑伯昆返回台大物理系任教,并历任副教授、教授等职[1]:34。在这段期间,他指导该系大学部学生的近代物理学实验课程,朱有花也在接受《牛顿》访问时表示大学期间受到郑伯昆很大的影响[1]:35。郑伯昆也收藏了许多当年近代物理学实验课程的报告[1]:35。他也在1969年接替方声恒主持了该系的固态物理实验室[4]:466,进行有关梅思堡效应、金属内正子生命期、碱卤盐类正电子消灭辐射的角相依、单晶的霍尔效应四氧化三铁金属非金属相变、以及超高真空蒸镀薄膜电性等研究[1]:35,并在1970年代在国际期刊中发表数十篇论文[1]:36

1977年8月,郑伯昆接任台大物理系系主任,并于1980年7月卸任,任职其间遗失中子源,造成数人污染[5]。在1980年代,郑伯昆与其学生一同参与台湾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与其加速器的筹建,并自行研制加速器磁铁[1]:36。他在1995年从台大物理系退休,成为名誉教授[1]:34。退休后,郑伯昆至淡江大学物理系授课,并持续在同步辐射中心、利用同步辐射光束做研究[1]:36

Remove ads

著作

  • 《14百万电子伏特下砷的中子总截面》,1963年[6]
  • 《民国40年前后在台大二号馆的原子核实验室-述许云基先生早期的工作及其贡献》,1993年[7]
  • 《再谈早期台大核子物理实验室》,1999年[8]
  • 《台大核子物理实验室 (四) 有关的日本科学家》,2008年[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