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郑崇和墓
苗栗縣後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郑崇和墓,位在台湾苗栗县后龙镇,是清代台湾文人郑崇和之墓,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被指定为古迹。由于墓前有石望柱,当地居民称为“旗杆墓”。[2][1]
沿革
郑崇和是竹堑当地仕绅地主,开创当地郑氏家族。于嘉庆十一年(1806)落籍竹堑之后,以教读为业。其子郑用锡为台湾第一个进士[3]。此墓即为郑用锡所筑,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郑崇和孙重修,并将夫妻合葬。1985年被指定为古迹[4],民国八十五年(1996年)开始重修,至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6月完工。[2]
郑崇和后人分为四大房,每年轮流于秋季扫墓。[5]
格局
郑崇和墓为三曲手古墓,曲手立柱上有石印、石笔、石狮,前面则立有石翁仲、石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一对。石笔望柱上有云南盐法道姻再侄王朝纲题字“恩受荣封更享枌榆俎豆,庆馀积善已看兰桂科名”。[2]
墓前立有一墓道碑,上有题字:“皇清 覃恩诰赠奉政大夫礼部员外郎 晋赠通奉大夫奉 旨入祀乡贤祠诒菴郑先生暨 德配 覃恩诰封太宜人 晋赠夫人恭懿陈夫人神道”。[2]
墓碑则书:“同治丁卯子月,皇清诰赠通奉大夫,显祖考祀乡贤祠郑公、二品夫人,显祖妣郑门陈太夫人合葬佳城,四大房孙如椿、如梁、如云、如兰等仝立”。[2]
参见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