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郦炎
中国东汉文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汉灵帝时,州郡征召郦炎,郦炎不愿前往就职,作了二首诗以见其志。[4]
郦炎后来得了疯病,郦炎向来孝顺,母亲病重,郦炎因而精神失常,郦炎的妻子刚生完小孩受惊吓而死,妻家到官府控诉郦炎,于是郦炎被逮捕入狱。由于郦炎染疯病所以也无法对质,熹平六年(177年),郦炎死在狱中。年仅二十八岁,尚书卢植为他作诔,来彰显他的美德。[5]
作品
郦炎十七岁作《郦篇》,二十七岁作《七平》(《遗令》四帖)。[6][7]《遗书令》写在撕破的衣裳上,是郦炎临死时写给早亡的父亲、母亲、出生不久的儿子止戈的信。
《后汉书》仅收录了《见志诗》诗二首,《见志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有八人,但主要是以咏史见志。其中提及的人物有陈平、韩信、贾谊、周勃、灌婴、伯乐、卞和、孔子。
游国恩《文学史·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中提及郦炎的《见志诗》二首表示作者不信宿命的思想、超迈绝尘的雄心壮志和贤材被抑不用的感慨。认为东汉末年,汉桓帝、汉灵帝之际,五言诗作者代表有秦嘉、蔡邕、郦炎、赵壹、辛延年、宋子侯等人。
朱自清认为郦炎的《见志诗》是“吟咏情性”,自述怀抱,而归于政教。[8][9]
葛晓音指出郦炎的《见志诗》二首,将西汉以来文人四言、骚体诗中早已出现的穷达之叹用以五言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五言诗发展的契机,认为其托物喻志的兴寄开魏晋阮籍《咏怀》诗和左思《咏史》诗的先声。[10]
翦伯赞认为五言诗大半为文学家发挥个人兴奋或抑郁之作,像郦炎的《见志诗》、赵壹的《疾邪赋》、孔融的杂诗等,觉得那些文词都通俗平易,就像歌谣,判断这些诗不能成为万人传诵的歌谣,因为内容都是作者发泄自身的抑郁。[11]
Remove ads
评论
延伸阅读
[编]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