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里德伯陨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里德伯陨石坑(Rydberg)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一座较大的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1],其名称取自瑞典物理学家"约翰内斯·罗伯特·里德伯"(1854年-1919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描述


该陨坑坐落在东方海南面的外侧喷发覆盖层之内,环周边分布了一系列均比它小的陨石坑,其中西北偏西及北面分别是直径43公里的芬伊陨石坑和16.7公里的海罗夫斯基陨石坑、东面为直径为26.8公里的卡塔兰陨石坑、而37公里的古特尼克陨石坑及13.4公里的安德逊陨石坑则位于它的东南和东南偏南。里德伯陨石坑的北面坐落了巨大的科迪勒拉山脉[2]。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46.43°S 96.43°W,直径48.03公里[3],深度约2.32公里[1]。
里德伯陨石坑外观轮廓接近圆状,西北偏北侧略微外凸,坑壁边沿较为峻峭,南侧段稍有下凹。陨坑内侧壁仅显示少许阶地状结构痕迹,但沿坡底分布有一些崩塌形成的岩屑堆。里德伯陨石坑坑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1110米[1],内部容积约1823公里3[1]。坑内地表较为崎岖,中心处坐落了一道由斜长岩构成的带有南、北向叉岭的山脊。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