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勤伯
臺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勤伯(1910年—1998年),名开业,字勤伯[1],号继藕、景北,1910年(清宣统二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1948年后渡海定居台湾的画家与美术教育家。擅长水墨花鸟、人物和山水画,尤其是工笔花鸟画。[2]
生平事略
出身富裕的艺术世家,自幼受父亲金绍基(1886-1949)培养对书画玉器品鉴能力,为日后艺术创作奠定基础。曾受书画及竹刻专家的大伯金城(1878-1926)、二伯金绍堂(1880-1965)、三姑金章(1884-1939)、四叔金绍坊(1890-1979)、陈师曾、清宫廷画家俞明(1884-1935)等指导笔墨、画理与传统画法[3]:94。1921年由大伯父推荐入“中国画学研究会”,1926年毕业;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生物系,1935年于同系研究所硕士毕业。随即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一年半后转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37年因战争而放弃学业,并返回中国。[4]:1281937至1945年中日战争时期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以及鉴赏家庞元济(1964-1949)家中大量临摹古画,累积绘画功底。[5]:130-131
1934年与许闻韵结婚,育有三子。1937年至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任代课老师。1948年举家迁台,结识郭柏川。亦与渡海至台的艺术家溥心畬、张大千、黄君璧、庄严、台静农、孔德成等人交游,相互切磋书画技艺。其后持续创作,举办个展,亦参与全国性大型书画展览,担任国家多种艺术竞赛评审委员。1959年获美国傅尔布莱特交换计划奖助(The Fulbright Program for Scholarly Exchange),前往罗德岛设计学院讲学,并在当地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又在多所大学展览并推广中国书画教育,迄1967年返台定居。[6]
Remove ads
艺术创作与教育
金勤伯的水墨创作包含花鸟、人物与山水画[6]:133-134。 缘于燕京大学生物研究所的专业背景,对自然生态尤重观察,其工笔花鸟画被时人称为“台湾书画界院体花鸟画第一人”[7]。
金勤伯自1950年起任教至1983年退休,先后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文化大学和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开设工笔花鸟画课程[3]:108,将收藏当教材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亦绘制丰富画稿让学生临摹以传授笔法技巧,鼓励学生在水墨画的传统基础上创新与发展个人风格。其学生如胡念祖、孙家勤、喻仲林、傅申等皆成为台湾近当代知名艺术家、收藏家、艺评家。金勤伯对于台湾现代水墨画风格形塑与发展以及艺术教育有其贡献。[3]:86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