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针尾沙锥

鹬科沙锥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针尾沙锥
Remove ads

针尾沙锥(台湾作针尾鹬)(学名:Gallinago stenura),是鸻形目鹬科的一种鸟类。[2]

Thumb
针尾沙锥的头部和喙
事实速览 针尾沙锥,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布

它在北俄罗斯繁殖,并迁徙到南亚从巴基斯坦印尼度过非繁殖季节。它是南印度斯里兰卡以及大部分东南亚最常见的迁徙之一。它偶尔也会出现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和北部,甚至在东非的肯亚也有目击记录。

栖地

其繁殖栖地为湿润的北极和针叶林带的沼泽和冻原。在非繁殖区域,这些鸟类利用各种湿地,经常与田鹬共栖,但也可能出现在比其亲缘物种更干燥的环境中。它们会在地面上的隐蔽处筑巢。

这些鸟类会在泥土或柔软的土壤中觅食,通过视觉来探寻或拾取食物。它们主要吃昆虫和蚯蚓,但也会吃一些植物材料。

描述

针尾沙锥体重约113克,翼长约126.8毫米,嘴峰长约65.7毫米,喙宽度约5.2毫米,喙厚度约6.9毫米,跗跖长约30.5毫米,尾长约44毫米。[3]

这种长25-27 厘米的鸟类与喙更长、尾更长的田鹬相似。成鸟有短而绿灰色的腿和长直的黑暗喙。身体上部为棕色斑驳,背部有乳白色的条纹。腹部为浅色,带有条纹的棕黄色胸部和白色腹部。它们的眼睛周围有一条深色的条纹,上下有浅色的条纹。雌雄鸟相似,未成熟鸟仅在羽色细节上略有不同。

它们的翅膀比田鹬的翅膀尖端更钝,且缺乏该物种特有的白色翼后缘。较短的尾巴和较平直的飞行轨迹,使得在飞行时与田鹬的区别相对容易。

雄性针尾沙锥常常成群展示,发出响亮的重复tcheka歌声,其中包括渐强的嘶嘶声和嗡嗡声,并且在飞行时,会因其像针一样的外尾羽发出口哨声,这也是该物种获得其英语名称的原因。通常的叫声是微弱的squik

分布

西伯利亚;越冬于印度至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4]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