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𫟷的同位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图表
Remove ads
核合成
下表列出各种可用以产生116号元素的目标、发射体组合。
1998年,重离子研究所尝试了辐射俘获产物(x=0)以合成290Lv。他们限制截面为4.8 pb,并未发现任何原子。
有粗略的证据显示重离子研究所在2006年曾经尝试过这个反应。他们没有发布实验结果,表示很可能并没有发现任何原子。[5]
2023年,JINR为了以后用54Cr合成120号元素做准备,重新研究该反应。他们发现了一个288Lv原子,它不到1毫秒后就发生了α衰变。[6]
1977年Ken Hulet和他的团队在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首次进行合成𫟷的实验。他们并未发现任何𫟷原子。[7]尤里·奥加涅相和他的团队在Flerov核反应实验室之后在1978年尝试了这个反应,但最终失败。1985年,伯克利实验室和在重离子研究所的Peter Armbruster团队进行了实验,结果依然是失败的,计算出来的截面限度为10至100 pb。[8]
2000年,杜布纳的俄罗斯科学家终于成功探测到一个𫟷原子,指向到同位素292Lv。[4]2001年,他们重复了这一个反应,再次合成了2个原子,验证了此前的实验结果。另外也不确定地探测到一个293Lv原子,因为其首次α衰变未被探测到。[9]2004年4月,团队又再使用较高能量重复实验,并发现了一条新的衰变链,指向到292Lv。根据这个发现,原先的数据就被重新指向到293Lv。不确定的衰变链因此可能是这个同位素的稀有的一条分支。这个反应另外有产生了2个293Lv原子。[1]
Remove ads
为了找出合成出的𫟷同位素的原子量,在2003年3月至5月期间杜布纳的团队用48Ca离子撞击245Cm目标。他们观察到了两个新的同位素:291Lv和290Lv。[3]这个实验在2005年2月至3月成功重复进行,其中合成了10个原子,其衰变数据与2003年实验报告中的相符。[10]
𫟷也在鿫的衰变中被探测到。2006年10月,在一个用48Ca离子撞击249Cf的实验中,3个鿫原子被发现,并迅速衰变成𫟷。[10]
位于杜布纳的Flerov核反应实验室在2000至2006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296,294,290Lv复核的裂变特性。实验使用了4条核反应:248Cm+48Ca、246Cm+48Ca、244Pu+50Ti和232Th+58Fe。结果反映了这种原子核裂变的方式主要为放出闭壳原子核,如132Sn (Z=50, N=82)。另一发现为,使用48Ca和58Fe发射体的聚变裂变路径产量相似,说明在未来合成超重元素时,可以使用58Fe发射体。另外,比较使用48Ca和50Ti发射体合成294Lv的实验,如果用50Ti,聚变裂变产量约少3倍,表示未来能用于合成超重元素。[11]
1999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在《物理评论快报》中宣布成功合成293Og。[12]所指的同位素289Lv经过了11.63 MeV能量的α衰变,半衰期为0.64 ms。翌年,他们宣布撤回此前的发现,因为其他研究人员未能复制实验结果。[13]2002年6月,实验室主任公布,原先这两个元素的发现结果是建立在维克托·尼诺夫编造的实验数据上的。
同位素产量
下表列出直接合成𫟷的热聚变核反应的截面和激发能量。粗体数据代表从激发函数算出的最大值。+代表观测到的出口通道。
理论计算
下表列出各种目标-发射体组合,并给出最高的预计产量。
DNS = 双核系统; σ = 截面
← | 同位素列表 | → |
镆的同位素 | 𫟷的同位素 | 鿬的同位素 |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