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铁达时天长地久广告系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铁达时“天长地久”广告系列,是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钟表品牌铁达时(Solvil et Titus)于香港推出的多篇电视广告的统称,主要由朱家鼎领导的团队策划及制作。
系列简介与命名
1988年,铁达时代理商时间廊(两者同为宝光实业旗下)聘用当时在本地广告界崛起的朱家鼎[1](Mike Chu)策划广告[2]。朱家鼎的团队主要成员包括导演徐佩侃(David Tsui)、文案写手卢婉仪(Iris Lo)[3]、配乐师戴乐民(Romeo Diaz)[4],还有早期的创意总监[注 1]兼美术指导陈志明(Kinson Chan)[5][6]:136等,亦另有指黄光锐(Spencer Wong)也曾执导[2][7](其本人则曾于访问中说在周润发主演的第三篇开始参与[8])。由梅艳芳担任主角的首作取得成功后,继而衍生出承袭相同概念的多篇广告。此系列亦成为朱家鼎最闻名的作品之一[1]。
有些说法将首三篇电视广告视为一个系列[5][4],导演徐佩侃亦称之为“三部曲”[注 2](其后的第四篇应该并非他执导[12]:347),分别为:1988年[6]:133播出,由梅艳芳担任主角;约1990-91[6]:137年间播出,由王杰担任主角;约1993[13][14]:312-94[15][6]:137年间播出,由周润发、吴倩莲担任主角。它们的共通点包括主角持有的手表背面刻有“天长地久”一词、结尾读白“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及“浪漫灵感铁达时”(或“浪漫灵感瑞士铁达时”)、以民国时期为背景[6][14][13][12]:348。读白标语由李学斌读出。[16]
约1995[15]-96年间,铁达时再推出了由刘德华担任主角的“青春燃烧”篇电视广告(未知创作团队是否更换),除了背景改为1960年代东南亚外,仍保留前三作其他共通点。在铁达时官方网站中,称此篇为对“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诠释[17]。当时铁达时以此辑广告硬照所推出的周边产品亦写有“天长地久”等广告词。以品牌官方角度之记述较倾向将四篇电视广告并列[7]。
对于这几篇广告个别的名称以至系列名称,均没有统一的命名。铁达时官方网站、广告奖项提名资料、当年的制作参与者、一些以它们作为研究主题的文章,对它们的命名都存在异同。系列名称方面,以“天长地久”最为常见[12]:346[5][4][18]。
一篇访问宝光实业现任主席黄创增的文章,提到当时“进行了市场初探,最终诞生了《飘》等‘史诗爱情故事’的理念”[2]。未知《飘》是对于其中一篇广告的另一种命名,还是指构思取材于名著《飘》(电影《乱世佳人》原著)。
Remove ads
各篇广告
主要演员为梅艳芳、Michael Lau(澳门男模特儿)[20]。广告时长约60秒[12]:346(以完整版本计)。导演版时长亦相当[注 3]。
故事以民国时期为背景,描述一名打扮高贵的女子(梅艳芳饰)在火车站月台[注 4],期待某人会在到站的列车上步出,她看见月台上重聚的小情侣,不禁忆起往事,她和恋人(Michael Lau饰)在一个华丽的舞会上定情,某天男方将一只背面刻有“天长地久”的手表送给她,后来某天男方穿上白色军服(应属海军)准备离开,她痛心地掴了他一记耳光,男方依然选择离开(暗示赴前线作战),画面回到月台,乘客纷纷下车,女子仍未等到她的恋人。[6]:140-142
主要演员为王杰、倪雪[24](Anna Ngai[注 2])。广告时长约60秒[12]:346(以完整版本计)。 另有30秒浓缩版本一个,15秒超浓缩版本一个及15秒恋爱片段版本共4个 (包括:经朋友介绍相识,雪地嬉戏,男主亲手在表背刻下“天长地久”,骑机车出游并赠送手表)。而以上每个版本均配有广东话,英语及国语旁白,即总计有21个版本。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某个动荡的时空,广告中并没明确显示背景,但创意及美术指导陈志明曾称是国共内战[14]:313。 广告描述一名男子(王杰 饰)独自在满地白雪的树林中奔走,他拿出一只背面刻有“天长地久”的手表忆起往事。男女双方是在一间高级咖啡厅经由朋友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中有军人)。热恋时期男方亲手在铁达时手表的背面刻上“天长地久”并在骑机车出游时把手表送给女方。后来在时局动荡的某天,满街都是军人和逃难的民众,男方在撤走的卡车上焦急的等待女方的到来,当车辆开走途中,女方才带着行李到达并拼命想追上卡车,男方想把女方拉上车,但双方都被旁人阻拦著而不成功,而女方戴着的手表就被男方扯了下来并一直保存着。
配乐方面,继续采用改编自《等着你回来》的纯音乐。
有文章引述导演徐佩侃所言,主角原本打算起用张国荣[12]:346。但亦有文章引述陈志明所言,最初构思时已想到王杰,其失落者形象很符合此角。[14]:313
本来打算在青岛取景,但王杰以自己是台湾军人为由拒绝往中国内地,故改于北海道及邵氏片场拍摄。[14]
网络上有人将此广告的雪境一幕与《齐瓦哥医生》比较。
主要演员为周润发、吴倩莲。广告时长约120秒[12]:346(以完整版本计)。另有导演版见下文。
故事以二战时期中国[注 6]为背景,描述一名空军战机机师(周润发饰)与恋人(吴倩莲饰)新婚,两人于野外温馨蜜月时,瞥见头上大量战机飞过,机师随即归队投入战斗,两人于机场告别,期间男方将背面刻有“天长地久”的手表交给女方,女方与一众机师亲属目送战机起航。此作播放时长及制作规模为前三作之最。[4][13][27]
配乐方面,普通版本采用戴乐民所创作的纯音乐,其灵感来自1970年意大利语电影《嘉莉珐夫人》(La Califfa)的配乐(配乐大师安尼奥·摩利哥之作品),因而略有相似之处。另有一个时长约2分30秒的导演版,则直接使用了《嘉莉珐夫人》的配乐[4]。此导演版本为私人观赏之用,后曾在1995年的第一届十大电视广告颁奖典礼中播放,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已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铁达时官方网站亦称使用“La Califfa”作为配乐[17]。
外景于吉林长春市拍摄,其中包括机场与旧式战机出击的场景[4]。但学者史文鸿批评片中使用的是日军的零式战斗机[28]。
其中一幕回忆男女主角于一幅戏名为“天长地久”[13]的大型电影海报前合照[4],该电影海报实为1940年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剧照,配上虚构戏名。
此广告的平面广告版本上印有一段旧报章截图[注 7],内容关于抗日战争中的兰州空战[注 8],故有此广告故事取材自兰州空战一说。
1996年电影《天若有情III烽火佳人》的故事背景、男女主角人物设定与此广告相似,同是民国战机机师的恋曲,而且女主角亦是吴倩莲,而男主角则是刘德华。
主要演员为刘德华、Susan Bachtiar(印尼女演员,当时曾使用中文名:戴雪珊[5])。
故事以1960年代的南洋(东南亚)为背景,描述一名不羁的穷小子(刘德华饰)与任性富家女(Susan Bachtiar饰)相恋,两人为脱离女方家族的束缚而私奔,男方将背面刻有“天长地久”的手表交给女方,后来穷小子为生活费而参加一场亡命赛车。风格上有王家卫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子。[5][17]
反响
铁达时在市场上属于中价产品,此广告系列的华贵气派包装,成功提升品牌的档次。当中的浪漫爱情元素,使产品更适合情人节礼品市场。[6]:134“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一语深入民心,成为传世爱情名句[1][4][29][18][25][6]:133-134,并在往后一些电影及剧集中被一再用作对白[27]。此系列的文案写手卢婉仪认为此语句大受欢迎,可能是当年香港人面临九七回归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心情迷惘,此语刚好符合当时大众潜意识中“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倾向。她创作时虽无这种想法,但也不排除存在于她自己的潜意识中。[3]
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学者刘文英指此广告系列除了在商业宣传上成功,亦为观众留下回忆及精神价值,是经典广告成为社会文化元素的例子。[27]
广告业者黄晓帆指,当时香港鲜有电视广告如这系列作品时长超过30秒,此系列是香港首次以史诗式电影手法拍摄广告。[12]:348
广告业者曾锦程和设计师刘昆祐在他们的合著中对此系列有不少分析,可分为广告手法与艺术性、社会乃至政治两大角度。
- 广告手法与艺术角度:
- 此系列与1980年代香港广告相比,有几种不同之处,例如80年代的广告风格上通常摩登及崇洋,而此系列带起了怀旧风气,并且以中国近代的人、时、地作为题材;此系列试图以情感打动观众,不似80年代广告常装腔作势、煞有介事,例如纯粹以上流气派包装、装作幽默或机智;此系列有深入的价值观反思,不似80年代广告多鼓吹吃喝玩乐[6]:135。而黄晓帆则评论十多岁起就在美国成长的朱家鼎,其特色是“西方品味本土演绎”[12]:340。曾、刘又认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所包含的价值观,对当时仍然较为保守的社会意识有所冲击,启发了1990年代的广告创意。[6]:135对于前三作的比较,他们认为王杰“雪地”篇虽然雪境感觉凄美,视觉上很震撼,但整体而言它在三篇中最易被人遗忘。对于此篇在香港广告商会广告创意大奖(即金帆奖)中获得的荣誉最高,他们推测可能是该届的国际评审未知有“怀旧上海”篇珠玉在前,或认为此篇是只属于香港的广告,别处看不到(指当时只有香港人才会如此取材,见下文)。而其后的“机师”篇奖项成绩最差,则是合理结果[注 9]。[14]:312-313
- 社会与政治角度:
- 此系列出现的军装人物,均为国民党军人,可能是因为民国时期掌握较多资源的国民党军更适合广告的气派,但更像希望回到中国共产党未掌权时代的“选择性记忆”。如“机师”篇男主角这种为国出战的国民党军官的人物设定,是表现当时香港人“爱国恐共”的民族意识[注 10][6]:137-138。“雪地”篇播出时正值六四事件发生后,广告中的城市兵慌马乱状况与其有相似之处,亦正值香港前途谈判所引发的移民潮之高峰[14]:312。曾、刘引述创作团队成员陈志明所言,此篇是以战乱(国共内战)背景“营造时代转变中人的无奈”,反思“我们可否有把握当下一瞬间的能力”; 移民潮令“人与人因时势而分开”,此篇希望带出“人对时间的反思”。[14]:313此系列带起的1990年代初香港广告怀旧风气,此风气反映香港人面临九七回归,出现逃避现实心态。这是对当前局势避而不谈,以迂回方式表达政治取态[6]:138-139。(参考上文引用卢婉仪及陈志明之说法。)
中国内地的广告学者阳翼及万木春在合著评价周润发、吴倩莲一篇(上文称“机师”),故事“凄美动人,可歌可泣”,亦赞扬两位主角的演绎。广告成功将该品牌手表塑造为象征至死不渝爱情的符号,让品牌的内涵价值深得消费者认同。[25]
上一辈的广告业者李悦则在1993年时认为,当时广告界的怀旧风气不及电影等媒体,此系列虽然是“纯怀旧”主题及手法的代表作,但其成功不在于怀旧情怀,而是在于广为流传的广告语。[30]
奖项及提名
备注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