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Remove ads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也被称为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简称:长五B长五乙,缩写:CZ-5BLM-5B),属于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思想设计,通过移去芯二级和级间段并延长整流罩等发展而来的一款大型运载火箭,也是中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的大型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事实速览 用途, 制造者 ...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专门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空间站研制[2];为容纳空间站舱段,其整流罩长度达20.5米,直径5.2米。

Remove ads

设计

Thumb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渲染图

相比于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一级尾段壁板和防热板结构成型工艺中,航天一院703所用大直径大厚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整体成型取代了原本采用的组合梁结合分瓣玻璃钢底板方案,减重约400千克[3]。助推器方面,航天八院通过将原头锥捆绑点下方的多层串联结构优化为并联共承力结构,并通过减少气瓶等,共减重约700千克[4]

其所属的长征五号系列不但是中国最大最先进且环保的火箭之一,更是亚洲制造商首次推出此规格的运载火箭(此前亚洲的大型火箭为日本三菱重工集团的产品H-IIB型)[5]。尽管其LEO单位发射报价($5000每千克)[6]近乎猎鹰9号($2600每千克)[7]的两倍,仍有观点认为未来长五的经济性让中国公司在市场上也可以与世界一流业者如SpaceX等对手竞争全球订单[来源请求]

历史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于2012年开始按中国运载火箭研制流程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立项研制。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组成部分,天宫三号曾计划于2015年使用长征五号B发射,后本次任务随天宫三号一同取消。

2018年11月,长征五号B通过初样转试样研制阶段评审,进入试样研制阶段。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于2019年4月完成第一个部段级产品,7月开始总装,11月总装完成[8]。2020年1月19日,遥一箭通过出厂评审。2020年5月5日18时00分,长征五号B搭载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飞取得成功[9]。长五B首飞成功后,该型号火箭被用于发射中国空间站的各个舱段:2021年4月底发射的天和核心舱、2022年7月底发射的问天实验舱、2022年10月底发射的梦天实验舱。2024年将应用远征二号上面级首次发射、预计将于2025年发射的巡天太空望远镜

Remove ads

发射记录

已发射

更多信息 飞行次序, 火箭序号 ...
Remove ads

计划中

更多信息 飞行次序, 火箭序号 ...

数据统计

0.5
1
1.5
2
2.5
3
2020
2025
  •   成功
  •   计划
  •   部分失利
  •   失利

残骸处理

长征五号B的前4次发射引起了一些关于其残骸处理的讨论。由于长征五号B采用一级半构型,这4次发射中芯一级和载荷一起入轨[20],随后又坠向地球。长五火箭芯一级壳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制造,很容易在高速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完全焚毁,仅有极少数的耐热部件有可能抵达地面(如发动机、低温燃料管线)[21],但是长五B芯级20吨级的大质量的无控再入在航天史上非常少见[注 2],加上高层大气的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再入点难以准确预报,每一次长五B完成发射后仍然会引发一些西方国家的媒体以及航天机构的担忧和批评。[22][23]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第一级残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第四重的无控残骸。[24][25][26]

事实上,从该型号遥二火箭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在芯级再入前数小时公布火箭末级的轨道数据,预计的再入时间,以及预计再入区域中心点的经纬度。[27]火箭工程师陈亮与陈曙光指,区别于高轨道火箭可以多次点火完成受控再入,长征5号B属于近地轨道火箭,星箭分离后会进入“钝化”流程,即卸载推进级内的电能、推进剂、高压气体以防爆炸产生额外的太空垃圾,但在此过程中会基本失去与地面的通讯能力,自主控制系统也会关闭,之后所有的动作都将是“既定”的,且火箭设计之初已经考虑到残骸再入大气层的问题,对残骸风险控制也做了详细规划。不过也被比如美国等指出,以自家火箭举例,按国际惯例,一般是要求具备更先进的功能,如可控再入与自毁设计[28]。美国航空航天公司顾问穆尔豪普特和其他专家表示,虽然美国也有坠落事件,但此类事件与中国对长征五号B火箭的使用不同。尤其考虑到长征五号的大小是这五十年来最大的[29],故尽管承认伤人几率极低,也认可中国事先警告坠落地点的作法,但他们认为既然仍有打中城市可能性,就说明长征五号设计上显然做得不够,而仍可见被其他国家的批评。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麦道威(Jonathan McDowell)表示,自从1979年重达76吨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错误估计导致残骸掉入澳洲的重大疏失后,自1990年以来,美国等国家不会允许任何超过10吨的太空残骸不受控重返大气层,而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的净重,已达21吨。[30]

从第5次发射开始,由于额外配备上面级火箭,长征五号B芯一级不再入轨,而是落入提前预设的区域,解决了残骸处理的问题。

Remove ads

国际反应

残骸坠落引起国际媒体与航天机构的关注,并对其落点做追踪[31][32]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两位曾任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33]比尔·纳尔逊均提出批评与危害,认为没有尽力降低风险,并指责没有公开透明[34],建议应达到《阿耳忒弥斯协定》的标准[35]欧洲空间局(ESA)负责人Nicolas Brobrinsky则呼吁长五B应该改进设计并引入规范[36]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也在其官网公布预测坠落地图,但强调火箭残骸不会在俄罗斯联邦境内坠落[37]。欧美部分国家的安全部队(如希腊[38]与美国)和地区(如意大利[39])也对坠落境内做准备。

2022年7月,长征5号B残骸第3次不受控制地坠落引起国际媒体与航天机构的关注。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推测坠落路线在南北纬41度区域内,并向欧洲南部的保加利亚、法国、希腊、意大利、马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空业发出警告,建议短暂关闭空域[40][41]。东南亚也在坠落区域内,而包括印尼航空轨道再入和碎片研究中心 (CORDS)[42]、马来西亚航天局(MYSA)[43]、泰国空间地理发展局 (GISTDA)[44]美国太空司令部[45]在内表示无法在坠落前确定重新再入的确切位置。火箭残骸最终在跨越马来西亚砂拉越上空,并在菲律宾苏禄海坠落。中国官员在坠落后也尚未提供确切细节[46]。美国宇航局局长(NASA)比尔·纳尔逊批评北京政府未能分享火箭降落的细节是不负责任和冒险的:“所有航天国家都应该遵循既定的最佳作法,并尽自身能力提前分享这类信息,以便可靠地预测潜在的碎片撞击风险,特别是针对长征5号B这种重型运载工具,它这会带来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风险。 比尔·纳尔逊也强调“提前分享信息对于负责任地使用太空和确保地球上人们的安全至关重要”[47]

2022年11月4日,一枚重达23吨,大小约30米的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残骸再次不受控制地坠落,于11时01分落入南太平洋海域。这是为建造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10月31日从海南文昌发射的长征五号的一部分[48],也是2年来中国第5次长征系列[注 3]火箭残骸坠落。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与美国太空司令部发布火箭残骸的坠落路线包括从葡萄牙塞浦路斯的南欧、非洲大部分领空、澳大利亚东南部至北美大陆等[48]。该宣布引起了相关国家的恐慌和警报。作为预防措施,西班牙民航局关闭了加泰罗尼亚巴利阿里群岛卡斯蒂利亚莱昂拉里奥哈阿拉贡几个机场的领空[49][50]。意大利还向撒丁岛拉齐奥莫利塞普利亚卡拉布里亚5个地区发出安全警报[51],泰国也采取相同措施[52]。法国决定暂时关闭科西嘉岛以南的领空[53]。多名太空航天学家对此谴责中国让其火箭助推器不受控制地返回地球的做法[54]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比尔·纳尔逊于同日采访中批评中国当局继续这种做法,也指责中方没有分享预测着陆地点和降低风险所需的具体轨迹信息是冒险且不负责任的[55]

2022年11月6日至9日,菲律宾先后在巴拉望省西民都洛省发现火箭的其他残骸,据悉残骸来自2022年10月31日发射火箭的一部分[56][57]。11月20日,菲律宾在与中方在存有争议的中业岛海域附近发现残骸,引起中菲外交纷争[58]。12月17日,菲律宾在莱特省附近的海域再次发现和打捞了火箭碎片,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亦向沿海村庄和当地渔民发布有关残骸可能危害航道安全的警告信息[59]

Remove ads

历次芯级再入与相关残骸记录

更多信息 发射序号, 发射日期(UTC+8) ...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