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阅微草堂笔记

清朝纪昀小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閱微草堂筆記
Remove ads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由纪昀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纪昀年轻时卷入卢见曾案,发配乌鲁木齐三年,幸又召回燕都,遍旅各地。

Thumb
阅微草堂

它常与《聊斋志异》相提并论,视为文言小说的巅峰。[1]

内容

《阅微草堂笔记》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鬼神狐仙、奇闻轶事等灵异故事劝善戒恶,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并旁及台湾南洋等地。

子不语

袁枚子不语》中有九篇与《阅微草堂笔记》情节相似,集中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中,可能是直接录自本书。《滦阳消夏录》实际成书时间早于《子不语》,且曾遭盗刊,纪晓岚在《如是我闻》中说:“曩撰滦阳消夏录,属草未定,遽为书肆所窃刊”。[2]:11

版本

《阅微草堂笔记》本身有五种,分别为:[3]

  • 《滦阳消夏录》(原为三卷,后改为六卷):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夏
  • 《如是我闻》四卷: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七月
  • 《槐西杂志》四卷:乾隆五十七年(1792)六月[4]
  • 《姑妄听之》四卷: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七月
  • 《滦阳续录》六卷:嘉庆三年(1798年)七月

出版方式

《阅微草堂笔记》有合刊本和分刊本两种出版习惯。[5]

合刊本

合刊本纪晓岚门人盛时彦整理,嘉庆五年(1800)首次在北京刊行。嘉庆丙子(1816)夏,盛时彦又出了精校重刊本。此外,清朝还有道光癸巳(1833)羊城重刻本、道光乙未(1835)郑开禧刊本等。[5]

嘉庆五年本

嘉庆五年盛时彦刊本是唯一经过纪晓岚亲自校阅的版本,也是后来所有合刊的母本,但此书板片在嘉庆十四年(1809)毁于书坊大火。[3]

分刊本

《阅微草堂笔记》分刊本存在的原因是此书本有五部,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花了十年才出完,每一部都广为流传,因此“梨枣屡镌”、“翻刻者众”。但分刊本现存不多,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滦阳消夏录》单行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滦阳消夏录》单行抄本。[5]

国家图书馆抄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滦阳消夏录》单行抄本是现存最早版本,有多处纪昀亲笔和不见于后世合刊本的佚文两则。卷首有藏书家邢之襄印,内文有贾臻跋,卷末有吴式芬批语。从这些题识可以看出,它本为纪昀玄孙纪榖原藏书,道光庚戍(1850)十一月,纪榖原自天津抵达河南,赠给贾臻,之后此书辗转于京师,为邢之襄收藏,后捐献给国家图书馆。[5]

其他

《阅微草堂笔记》出版次数极多,出版者清代就有27家,民国33家,此后光中国境外就有32家出版社出版过此书。由于它也收录于鲁迅的作品中,随着鲁迅的作品一起被翻译成了50多种语言。[3]

评价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6]

它常与《聊斋志异》相提并论[7],视为文言小说的巅峰[1]邱炜萱说:“谈狐说鬼者,自以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第一,蒲松龄《聊斋志异》次之,沈起凤《谐铎》又次之。”[8][9]:605

电视剧

  • 《魅变》,20集,2000年中国大陆电视剧。

漫画

  • 《虚伪的大臣》(日本),作者:
  • 《蓬莱献礼 中国怪奇幻想选》(日本),作者:鲛岛円人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