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阎锡山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墓身状况
阎锡山墓位于阳明山永公路245巷[1],属国有土地[2],位置为隐居时的阎锡山亲自所选[1]。碑顶有龙形[2],坐北朝南的圆冢贴满墨绿磁砖[1][3]。墓前斜坡有一个三米多的“中”字,象征阎锡山的哲学观“发于仁,归于中”[1]。

旧部守墓
1960年12月6日,阎锡山下葬于故居种能洞西侧。下葬当晚,全国联播节目中播送,1949年阎锡山行政院长任内对全国及山西同胞的广播录音。[4]
部属井国治、张日明等侍卫、副官,特别在种能洞设置灵堂,经常上香祭祀[3]。阎锡山去世后,故居原先廿多名随从各自为了生活下山离开,如隔年部属张日明搬离[5]。他与家人住于石牌[3],经营五金行直到1986年退休[5]。
张日明会一早从捷运剑潭站搭小16公车,沿着蜿蜒山径绕驶,以到永公路245巷34弄的阎锡山故居[6]。仅以永公路为主要对外联络道路的公馆里,公车仅有小16公车,班次不多[7]。张日明回忆,长官过世时,因蒋总统在位,知道墓的人不多,知道者多半也不敢来,以免影响仕途,因此故居及墓园一直冷冷清清,仅山西同乡偶尔上山祭拜[5]。2001年,井国治前往途中,因脑溢血逝世,此后看守故居和墓园的勤务几乎由张日明承担[3]。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二科科长邓文宗于2010年表示,张日明每天都上山清扫阎锡山墓,还在墓园遍植桃花与樱花,长年下来,连公车司机都认识[1]。原先张日明种在墓园“世界大同”题字旁五、六十年的茶花于2011年被盗后,他因太老就无力重新种回[6]。对许多人不解张日明为何分文不取而愿意如此奉献,张日明解释是他非常敬重阎锡山对山西建设的贡献,再来是他在太原战役后逃到绥远时,阎锡山派飞机救了其中廿人到广州,他就是其中之一[5]。

中国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开放后,阎锡山部属后裔也会带来太原的花生和汾酒来台上山祭拜[6]。叶永烈为撰写《叩开台湾名人之门》此书,到台湾走访蒋公故居、张学良故居、梁实秋故居、胡适故居等,让他感动的是,阎锡山墓碑前放着一瓶专程从山西带来的名产─紫林陈醋[8]。
2018年1月17日,阎锡山故居重新开放之日,硕果仅存的守墓人、八十八岁的张日明靠着旁人搀扶,缓缓步入阎锡山墓园,望向陵墓轻叹:“看到此情此景,好想哭,让我开始怀念起了过去。”[9]
Remove ads
文资保护
1998年4月30日,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长李逸洋邀请多名学者专家会勘阎锡山墓。学者指出,以制式来看,阎式墓园墓丘独立,墓碑高大,显见当年葬礼极隆重,如今山西人对阎锡山依然敬重,如能保存墓园,对两岸关系应有助益。公园处人员反应,该地区正在办理市地重划,认为此墓园不宜留存原地。也有学者私下表示,此案应慎重考量,以防此例一开,相关墓园皆要求比照办理。[2]
1998年8月18日,台北市政会议通过阎锡山墓列为纪念性建筑物[10]。2010年1月5日,市府通过文化局提案,将阎锡山墓指定为市定古迹,与阎锡山故居种能洞及红砖楼并列[1]。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