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阇尼沙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阇尼沙经》(巴利文:[Janavasabha Sutta] 错误:{{Lang}}:无法辨识语言标签 ISAT(帮助)),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十八部经[1]。
特点
佛陀在那提迦时候,阿难鉴于佛陀曾经讲说过那提迦信徒命终再生的故事,请求佛陀讲述摩揭陀信徒命终再生。此时,一名叫阇尼沙的药叉前来告诉佛陀,常童子梵天为三十三天诸神讲述四神通、三径路,四念处,七定具,皈依三宝后就能像摩揭陀信徒那样,断除三结,进入预流,达到正觉。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长老们在长部第十八经沙门果经开示,这一位药叉正是摩揭陀国频毘娑罗王(Bimbisara)的转世。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长阿含经·阇尼沙经》(第1部第34卷)、《人仙经》(第1部第213卷)[2]。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