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1],是一系列的十进制进位制的记数系统,起源于9世纪的印度。此系统像一种语系,当代的很多文字系统里的不同记数符号都是起源于此系统。印度-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的婆罗米数字,在中世纪时传入中东和西方。各个地区根据当地的文字系统改造了其数字字符。现在还在使用的三大分支是:
记数法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对西方中世纪的科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合并了进位制和十进制系统,让数字的纪录更加简便,也简化了小数和循环小数的记载。此系统只需要12个符号就可以表示所有有理数:10个数字符号、负号和一种分数符号(分号或循环小数符号)。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也巩固了“0”在西方世界的概念。
传播

列奥纳多斐波那契把这个系统带到欧洲,并把阿拉伯文的翻译文本带到欧洲,称它为“liber abaci”。从12世纪开始,它被使用于欧洲的数学,并从十五世纪开始被广泛使用。
在中国,瞿昙悉达于718年引进了印度数字与零,但中国的数学家觉得它们没有用处,因为他们已经有算筹(苏州花码的前身)。19世纪,中国和日本接受了西方的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字符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