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拱北 (1906年)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拱北 (1906年)
Remove ads

陈拱北(1906年[注 1]—1962年6月27日),福建建阳人,本名之枢(一说之枢),号公白君侠,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早年为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的主要干部,1934年被捕后转投于中国国民党并历任要职,晚年担任国大代表等职。

事实速览 陈拱北, 第15任连江县县长 ...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及中国共产党经历

陈拱北本名陈之枢,少年时在乡里读私塾。民国16年(1927年),陈之枢考入福州省立高级中学(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他善于辞令,具有随机应变的才能,1928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而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初担任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书记,受到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的赏识,随后陈之枢被叶飞带到厦门工作。5月,中国共产党发动厦门大劫狱,在思明监狱救出被国民党逮捕的大批共产党员,在厦门工作的叶飞、陈之枢和陈举等人于7月在国民政府的大规模搜捕中遭逮捕,但在厦门被关押期间没有暴露共产党员身份,翌年陈举病死狱中,叶飞、陈之枢出狱。1931年12月,陈之枢回到团中心市委工作,任组织部部长。[3][4]

1932年1月,陶铸接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陈之枢改任福州中心市委组织部部长。翌年4月,陶铸赴上海中共中央汇报工作途中被国民政府逮捕,押解至苏州,陈之枢遂在党内称陶铸叛变,使得中共中央于5月任命陈之枢为福州临时市委书记。闽变爆发后,陈之枢贯彻王明的政策,在市委机关报《工农报》上攻击福建人民政府,并发动市民和党员抵制新政府、拒绝统一战线。闽变期间,罗明赴福州主持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筹建中共福建省委并自任书记,陈之枢当即召开会议批判罗明,并在党内掀起反罗明路线浪潮。1934年1月,中共中央派李平召开厦门、福州中心市委会议,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陈之枢任书记。3月,收复福建的国军在福州逮捕中共宁德县委书记叶觉登并将其劝降,叶供出共产党的会议地点,国军立即展开抓捕,将陈之枢等福建省委主要领导人一网打尽。在国民党恩威并施之下,陈之枢在报纸上宣布自新,转投国民党。[3][5]

Remove ads

转投中国国民党后

陈之枢自中国共产党叛变后,改名陈拱北,出任国民政府安溪县县长,1941年调任连江县长,上任不久,日军攻克连江县城,陈拱北率县政府撤往蓼沿。曾与陈拱北一同入党、其时在中共连江中心县委打游击的梁仁钦与陈拱北交涉,从陈拱北处得到武器装备以抗日。其后,陈拱北又建立起“铲共”训练班,给共产党游击队施压,梁仁钦到陈拱北处谈判,却遭其逮捕。共产党试图营救,但陈拱北已派人将其在转移途中处决。是年7月,由于陈消极抗日,福建省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将其撤职,曾因任用共产党而被撤职的连江县长谢真被复职并到连江接任县长,到任时看到陈拱北生活腐化,斥之曰:“国难当头,陈县长如此行为岂不愧对父老乡亲?”而陈拱北则答“古人云:佳丽伴酒,微醺半醉,乃人生一乐也”,谢真听后当场被气走。[5]

卸任连江县长后,陈拱北历任福建省水警总队刑警长、侦缉队长、总部侦缉处主任,国民党驻闽绥靖公署情报处第二科科长,福建省立法委员会第二选区主任、省第三、第四特别区区长,省粮政局副主任、省田粮管理8处处长,福建省财政厅厅长、民政厅厅长,省政府委员,中华民国福建省建阳县国大代表[2],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兼省保安司令部建阳警备司令部剿共司令官等职[6]。1949年5月前往福州,跟随福建省政府主席朱绍良前往台湾。1953年,陈拱北被任命为闽东北行政公署主任,兼任复设的连江县县长。因省籍之谊,与近代法政学者萨孟武交好。1962年5月27日病逝于台大医院[7],死因为心肌梗塞。逝后,国民大会代表名籍被注销,由他人替补。[2]

身后

1987年,陈拱北的遗骨迁葬于台北县树林市大同山麓,墓上方刻有蒋介石手书褒忠令“谠论流徽”;民国99年复迁至台中市弘恩堂。

家庭

陈拱北之妻为安溪县牧师之女李淑英,擅工笔画,曾从师于国画及书法大家高逸鸿。二人育有六子四女。其二女陈清清1964年初任空服员,于神冈空难中丧生。[来源请求]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