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陆游

南宋詞人、詩人(1125-121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陸游
Remove ads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1]),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2]是中国历史上自作诗留存最多的诗人。[3]

事实速览 陆游, 国家 ...

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4],但未得朝廷接受。

Remove ads

生平

少年

陆游于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1125年11月13日),出生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母亲是唐介孙女、唐之问女儿。姨妈唐氏是钱忱的妻子。

出生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侵略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熏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他在20岁左右与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父母却不喜欢其妻,硬逼他们夫妻离散,某氏改嫁他人,陆游亦另娶小他两岁的王氏[5]为妻。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31岁游经沈园时,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明清以来,陆游与前妻的爱情故事多有演绎。至近代已为陆游妻杜撰了唐琬一名。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复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6],绍兴三十年,召入敕令所,为删定官[7]宋孝宗即帝位,赐进士出身[8]。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宋孝宗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乾道六年,使任夔州通判[9]

Remove ads

中年

Thumb
陆游像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府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虽然陆游满怀报国赤诚,但因朝廷无意进取,他复国的壮志一直无法得到伸展的机会。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聘陆游为幕僚,为成都安抚司参议官[10]。陆与范年岁相近,且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伸展,故稍稍放纵轻佻,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 淳熙四年(1177)六月,范成大奉召入京,陆游从成都送他到眉州(今四川眉山),分别时写《送范舍人还朝》这首诗,希望范成大于朝见宋孝宗及碰到朝中旧友时,能提出北伐的建议。 淳熙五年(1178),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11]。 淳熙六年(1179),改提举江南西路[12]。 淳熙十三年,知严州[13]。 淳熙十五年,担任军器少监。

晚年

之后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家居时“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因为养生有术,嗜食薏仁木耳,晚年身体依然强健。[14]美中不足的是饱受齿疾之苦,故好食枸杞粥。[15]庆元五年(1199年),陆游曾为韩侂胄写《南园记》,[16]据称韩侂胄命四夫人擘阮琴起舞。[17]在勉励韩侂胄勿忘抗金中兴[18]。期间虽仍有向宋宁宗提出抗作战的主张,但始终遭受非议。

逝世

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在开禧北伐失败后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一代爱国诗人陆游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便与世长辞,享寿八十五岁。 临终前写下最后一首诗《示儿》。

翌年八月,金朝蒙古爆发野狐岭战役,金朝走向衰亡。金哀宗天兴三年(宋理宗端平元年)正月初十(1234年2月9日),蒙宋联军攻陷蔡州,金朝灭亡;同年七月,南宋军队短暂收复三京旋而复失。宋少帝祥兴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张弘范率领蒙元军队在崖门海战中打败宋军,南宋灭亡。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徐达常遇春军攻入元大都,“王师”在一个半世纪后终于北定中原。

历任职官

  • 绍兴二十八年(1158),三十四岁,福建路宁德县主簿
  • 绍兴二十九年(1159),三十五岁,福州决曹
  • 绍兴三十年(1160),三十六岁,临安敕令所删定官
  • 绍兴三十一年(1161),三十七岁,大理司直兼宗正簿
  • 绍兴三十二年(1162),三十八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 隆兴二年(1164),四十岁,镇江通判
  • 乾道元年(1165),四十一岁,隆兴通判
  • 乾道五年(1169),四十五岁,夔州通判
  • 乾道八年(1172),四十八岁,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十月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
  • 乾道九年(1173),四十九岁,蜀州通判,五月摄嘉州事
  • 淳熙元年(1174),五十岁,蜀州通判,十二月摄荣州事
  • 淳熙二年(1175),五十一岁,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
  • 淳熙五年(1178),五十四岁,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
  • 淳熙六年(1179),五十五岁,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 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二岁,朝请大夫、知严州军州事
  • 淳熙十五年(1188),六十四岁,军器少监
  • 淳熙十六年(1189),六十五岁,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七月兼实录院检讨官
  • 绍熙三年(1192),六十八岁,封山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 庆元六年(1200),七十六岁,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赐紫金鱼袋
  • 嘉泰二年(1202),七十八岁,提举佑神观兼实录院同修撰、兼同修国史,免奉朝请,十二月除秘书监
  • 嘉泰三年(1203),七十九岁,升宝谟阁待制,授太中大夫
  • 嘉泰四年(1204),八十岁,太中大夫、充宝谟阁待制致仕,山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
  • 开禧三年(1207),八十三岁,晋封渭南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
Remove ads

民间相传

Thumb
平等大王法相

在陆游死后,由于爱国的精神。因此在后期成为了历代文人骚客的楷模之一,而在中国神话中。民间相传在陆游死后的农历四月初八为陆游成仙之日,玉皇大帝降神旨册封其为十殿阎王之一。并司掌阿鼻地狱,即平等王。

诗词

《夜吟》

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情操至死不渝,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满腔救国热忱,“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索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19]也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20]。死前曾作《示儿》一绝:“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堪称是最能表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陆游的诗产量极多,至老仍然创作不懈,但难免“词句蹈袭,语意复出”。[21]实际上创作了一万多首,经他自己删除淘汰之后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诗大致可分为三期:

  • 第一期为少年到中年(46岁),时期最长但留存作品最少,约200首,因陆游将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删除淘汰的关系。
  • 第二期为46-54岁,诗约2400多首。此时期因深入军旅生活,诗风变为豪放壮阔,爱国思想也更加提升。此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
  • 第三期为蛰居家乡到逝世,现存诗6500首。数量之所以较多是由于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缘故。此时期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上宦海沉浮,饱经忧患,且年事已高,因此风格转为清旷淡远的田园风格和苍凉的人生感慨。

虽然诗风前后转变了三次,但陆游的诗中一直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感。其他也有较为平淡、清丽、甚至是奇谲的作品(诗集中有数百首记梦的诗),不过那是少数。

《关山月》、《书愤》、《金错刀》、《农家叹》、《黄州》、《长歌行》等,均为其代表作。

另也工于词,纤丽处似于秦观,雄快处似于苏轼,超爽处更肖辛弃疾。以《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等最为著名。

他的文学理论也具有相当影响力,主张诗文为发泄人心郁闷的利器,又主张养气以求工。

Remove ads

家庭

更多信息 先祖 ...

著作

Thumb
《剑南诗藁》,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其他尚有:

  • 示儿
  • 家世旧文》等。

代表作

爱国诗

《书愤五首.其一》

《病起书怀》

《剑门道中遇微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示儿》

山水田园诗

《游山西村》

《临安春雨初霁》

悼亡诗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

沈园二首》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春游》

咏梅诗

《梅花绝句六首.其一》

《梅花绝句六首.其二》

卜算子.咏梅》

注释

影视形象

参考书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