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番子田 (台南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番子田,原写为番仔田,今多称为隆田,是台湾台南市官田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也是全区行政中心所在地,位于该区西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隆本里南半部、隆田里。[1][2][3][4]
番子田为西拉雅族麻豆社居民于十八世纪迁至此地居住,直至1960至1970年代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才改变人口结构。[5]:52-53现今仍保有西拉雅族公廨及夜祭的阿立祖信仰体系。[5]:52本地区境内主要聚落为番仔田(隆田),设有官田国中及隆田国小。葫芦埤自然公园位于本地区西部边界地带。[1][2]
Remove ads
名称及历史
番仔田顾名思义是“番仔耕作的田地”,从文献及耆老访谈皆显示番子田的西拉雅族人是从原麻豆社迁移来的。清代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提到“麻豆社,县西南六十里,近番众分居社东中协庄后,距旧社十二里”。另从番仔田附近的古碑〈严禁拨派累番碑〉(乾隆十七年,1752年)、〈严禁民番私捕埤水鱼虾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都显示清乾隆年间已有不少麻豆社人住在番仔田附近。[5]:52-53
台湾日治初期,番子田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番仔田庄”(旧制街庄),隶属于赤山堡。该庄昔日北与三结义庄、二镇庄为邻,东与角秀庄、官佃庄为邻,南边为拔仔林庄,西南边及西边为西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盐水港厅。[6]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4月1日,该庄编入“藔仔廍区”,隶属于盐水港厅。[7]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4月1日,盐水港厅内管辖区域调整,该庄仍隶属于藔仔廍区。[8]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藔仔廍区改隶属于台南厅。[9]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雅化为“番子田”大字,隶属于台南州曾文郡官田庄(新制街庄)。[10]
1902年4月20日,设“蕃仔田乘降场”(今隆田车站)[11],6月1日改设停车场[12][13]。
战后官田庄改制为官田乡,隶属于台南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民国39年)10月25日,云、嘉、南分治,官田乡仍隶属于台南县。[14]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官田工业区设立后。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此地。麻豆社族裔反而成为少数。在汉文化主导下,番仔田公廨原本三间式“大公廨”也于1986年(民国七十五年)改建成汉人庙宇形式的“复兴宫”。[5]:53
Remove ads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番仔田(隆田),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交通
台铁纵贯线是台湾西部南北向铁路干线,经过本地区东部,并在境内设有隆田车站。[1][2]该站属二等站,停靠大部分莒光号、区间快车及全部区间车;由此可前往台铁沿线各站。
省道台1线又称“纵贯公路”,是台北至枫港的传统平面干道,经过本地区主聚落。由该道路北行可前往六甲区、柳营区、新营区、后壁区等地,南行可前往善化区、新市区、永康区、东区等地。[1][2][15]
市道165号是后庄至官田的道路,其南侧端点(终点)位于本地区东部边界地带的省道台1线路口。由该道路北行(大方向)可前往六甲区、柳营区东部、东山区、白河区、嘉义县水上乡东部、中埔乡西部下六地区的后庄聚落,并止于省道台18线路口。[1][2][15]
市道176号是七股区新山子寮至官田区隆田的道路,其东侧端点(终点)位于本地区隆田聚落的省道台1线路口。由该道路(大方向)西行可前往麻豆区、佳里区、七股区,并止于省道台76线七股交流道西侧。[1][2][15]
区道南62线是葫芦埤至东庄的道路,其东侧端点(终点)位于本地区中西部的市道176线路口。[1][2][4]
学校
公务机关
- 官田区公所
- 台南市官田区户政事务所
- 台南市政府警察局麻豆分局官田分驻所
产业
景点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