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隼鸟2号
日本太空探測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隼鸟2号(日语:はやぶさ2)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小行星探测计划,原隼鸟号的后续计划。探测器在2014年12月3日乘载H-IIA火箭升空[12][13],主要目的是前往属于C型小行星的龙宫星(162173 Ryugu),于2018年到达并采集样本后,于2020年返航,将采集到的样本送回地球。2020年12月6日凌晨,样本容器成功分离并降落在澳大利亚南澳洲北部的沙漠,2小时后被找到和回收。隼鸟2号则继续飞往探测小行星1998KY26,预计2031年到达。
Remove ads
历史
2012年1月,隼鸟2号之研究团队筹备开发事宜[14]。
2014年9月,历时2年8个月,隼鸟2号制作完成,自JAXA相模原园区移置发射地种子岛。
2014年12月3日,从种子岛宇宙中心大型火箭发射场由H-IIA火箭发射。5日,隼鸟2号顺利与火箭主体分离,后续伸展太阳能面板。
2015年10月,JAXA将隼鸟2号目的地小行星(162173) 1999 JU3,正式命名为“龙宫”。
2015年11月26日,日本时间上午12时46分,在距离地球300万千米处拍摄到地月合影,同年12月3日到达地球近地点,飞航器主体借助引力加速前往目的地小行星162173(即龙宫)[15]。
2018年2月,隼鸟2号成功拍摄到样貌清晰的龙宫。同年6月,隼鸟2号抵达小行星星体上空。
2018年10月3日,隼鸟2号朝小行星龙宫表面投放一台“小行星地表探测车”(MASCOT),希冀于16小时之内,尽量搜集小行星表面资料,并促其即时信息的回传[16]。
2018年10月11日,隼鸟2号原预计10月底登陆小行星龙宫的计划,因行星地表比原先预想更崎岖,为保证降落成功率,预计改延至2019年1月底执行[17]。
2019年2月22日,隼鸟2号成功登陆小行星龙宫[18]。
2019年4月5日,隼鸟2号向小行星龙宫表面发射大金属弹,金属弹丸击中小行星后,小行星地下岩石喷涌而出。这是人类首次通过发射金属弹制造陨石坑[19]。
2019年7月11日,隼鸟2号于距陨石坑约20米处,二度成功登陆小行星“龙宫”,预计采集地表下之岩石标本,并且于2020年时,携带采集品返回地球[20]。
2019年10月,隼鸟2号启动于龙宫小行星上的最后一项任务(投放小型探测机器人,借此观测龙宫其重力状态)。
2019年11月12日,JAXA称隼鸟2号已对小行星“龙宫”进行了深入探测。13日,开启它的回家之旅,预计2020年年底返回地球,其从“龙宫”采集的样本有望揭示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奥秘[21]。
2020年12月5日,隼鸟2号在距地球22万公里的预定轨道和回收舱(密封舱体具直径40厘米)成功分离[22]。
2020年12月6日早3时,回收舱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地带,由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派遣至澳大利亚的工作组借由澳洲空军之协助对其回收,未来会将回收舱空运回日本用于科研[23]。隼鸟2号探测器目前运作正常,为充分利用机体残存燃料,已变更其飞行轨道,转向小行星1998 KY26方向,预计2031年7月抵达。其将继续执行探测小行星任务[24]。
2020年12月8日上午10时30分,隼鸟2号密封舱运回日本JAXA宇宙科学研究所[25]。
2020年12月18日,JAXA宣布,隼鸟2号从龙宫带回5.4克沙土样本[26]。
Remove ads
简介
隼鸟2号是设计上是与隼鸟号规格几乎相同的“准同型机”,根据目前释出的资料,与隼鸟号的不同点在于:
- 天线将从隼鸟号使用的旧型天线更换成与破晓号相同的平面天线。
- 携带自我构造弹,在小行星表面进行第一次采样后,释放弹头在小行星表面上制造坑洞,之后于坑洞内采集样本。
- 导致隼鸟号一连串故障的反作用轮增加一个备用。
隼鸟2号预计将使用NEC研发的“StarPixel”影像压缩发动机,来加快影像压缩以及传输所需花费的时间。
参考资料
参看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