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雇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雇脚(越南语:chân đăng/蹎登[注 1])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殖民越南时期前往新喀里多尼亚及新赫布里底群岛(今瓦努阿图)工作的越南契约劳工。其越南语原文“chân đăng”中的“chân”意为“脚”,“đăng”意为“登记”、“应募”、“报名参加”[3]。这一名称与“黑脚”——生活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或欧洲公民类似。
首批越南人于1891年抵达新喀里多尼亚,他们大多是来自昆仑岛监狱的囚犯[3]。自1895年起,招募工作开始直接在海防港进行,来自越南北部的自由工人被运送到太平洋岛屿,他们多数在铬矿和镍矿工作。这些劳工的聘用期为五年,可续签一次,期满后将被遣返。雇脚出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
二战爆发后,雇脚的遣返工作暂停,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才陆续恢复,其余未被遣返的雇脚须等到东洋战争结束才有可能返回自己的家乡。与此同时,他们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处境正在发生变化。因不满工作条件及法国当局停止遣返工作,自1945年起,雇脚们进行了激烈的社会斗争,在此期间他们表现出对越盟的效忠,也进行了反对法国军队的反殖民斗争。1946年《原住民法典》废除后,雇脚们的社会流动性得到改善,能够从事更好的职业。在是否支持越盟这一点上,越南人社群内部产生了分歧,其中以天主教徒为主的一部分人采取了反共立场。越南人在奠边府取得大捷后,许多法国民众开始敌视越侨[3]。
1960年—1964年,大多数越南人选择回乡,而留下来的人则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与当地人组建家庭。他们的后代至今仍或多或少保留着越南文化,尽管绝大多数人已不再讲越南语。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