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雒于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雒于仁(1550年5月19日—?),依仲少泾陕西西安府三原县军籍泾阳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大理寺评事,因谏言神宗怠政而罢官。

事实速览 雒于仁, 籍贯 ...

生平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陕西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十一年(1583年)联捷癸未科三甲二百三十六名进士[1][2]。通政司观政,十二年任肥乡知县,十五年调繁清丰县,有惠政。万历十六年(1588年),入为大理寺评事。十七年十二月,上《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由于雒于仁此折颇多臆测,以致神宗觉得过于无视尊卑信口开河,原本将予以重处。但首辅申时行的建议下[3],最终采用留中不发,从此皇帝将奏折留中,无限期扣押不予处理,遂成惯例。[来源请求]等待数日,雒于仁引疾,于是罢斥为民。多年后卒。天启初,赠光禄寺少卿。《明史》有传[4]

轶事

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给万历帝一事很快便传遍全国,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时事。此事并无严重后果,原为小事一件,但却在宫廷官方的《明神宗实录》中记载得出奇详细。不但奏疏被全文收录,还详细记录了万历帝看奏疏后所有的反应,发的每句牢骚。甚至召见大臣前来议论时君臣之间说的每句话语,均被一字不漏的记录,写了很大的篇幅。以至于有人怀疑,当时万历帝身边负责写实录的史官别有用心,对雒于仁的上疏感同身受,同样看不惯万历帝一贯怠惰稚气的作风,为泄私愤,故意将万历帝的丑态一一记录,以贻笑后世[5]

家族

曾祖雒维,寿官;祖父雒昂,累赠太常寺少卿;父雒遵,进士,曾任光禄寺卿。母李氏(封孺人 累赠恭人);继母张氏(累封恭人)。具庆下。弟雒于翰[6]。其子雒献书雒宗昂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三十四》,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