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震旦
中國的梵語音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震旦(梵语:Cīna-sthāna,巴利语:Cīna-rattha),又译震丹、真丹、真旦、振旦、神丹,也称摩诃震旦(Mahā-cīna-sthāna),即支那斯坦[1][2][3],是支那的异译,为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4][5]。
字源
震旦这个称呼可能源自中亚或印度。源自梵文Cīna-sthāna,Cīna音译支那,为中国的古称。“斯坦”是印欧语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字根,意为“……聚集的地方”,有国家的意思。梵语:Cīna-sthāna,音译支那斯坦,即中国的意思。
震旦的英文翻译为Cathay,属于“契丹”系中国称呼。
概论
震旦此名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205年,秦州刺史派遣至天竺的成光子[6][7]。南北朝开始,震旦在佛经中,泛指今天的中国[8][9]。
由于天竺是佛陀出生之地,佛教徒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对印度来说,中国是遥远的边地。《杂阿毗昙心论》[10]与《大毘婆沙论》[11][12][13][14]皆以真丹或至那来比喻遥远之意。
丰臣秀吉在回复葡萄牙驻果阿总督的信函中以震旦称呼中国:“此神在竺土唤之为佛法,在震旦以之为儒道,在日域谓诸神道。知神道则知佛法,又知儒道。”[15]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