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春之星校际音乐大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春之星校际音乐大赛 ,后改青春之星国际音乐大赛。是由台北国际社区文化基金会主办, ICRT、台湾可口可乐、民生报、台湾麦当劳及滚石唱片等单位协办[1],民国76年 (1987年) 至民国82年 (1993年)共举办7届。此音乐大赛挖掘出不少乐譠知名音乐人,如:黄品源、莫凡、王识贤、小刚、熊天平等人。
源起
民国75年 (1986年) 冬未,由台北国际社区文化基金会主办的青春之星校际音乐大赛,在ICRT开始一连串宣传活动,其主旨为提升国内的音乐水准,促进国际音乐交流,发掘培养校际音乐人才,并将全部收入成立永久性音乐奖学金,帮助及培植国内值得鼓励的音乐人才[2]。
历程
第一届 - 于民国 75 年 (1986年) 12 月 17 日举辨初选,共有台湾 58 所大专院校参加。民国 76 年 (1987年) 6月13日于中华体育馆举办第一届决赛,由李宗盛、沈春华担任主持人,评审有李泰祥、范宇文、张弘毅、吕丽莉、史撷咏、钮大可、段锺潭、Frank Day、Tony Tallor、Boddy Kong等人,第一届决赛第一名国立艺专“伤逝者”,第二名南开工专“难过的不是你离开我”,第三名岭东商专“过程”等,前计十名优胜,由滚石唱片集辑出版“青春之星”唱片[3]。
- 首张专辑之主题曲“青春之星”为ICRT台歌,因此中国广播公司基于商业利益,下令在各个节目中不得访问“青春之星”任何歌手、播放歌曲,并抽掉相关广告。
第二届 - 民国 77 年 (1988年) 决赛主持人为李宗盛、方笛。
第三届 - 民国 78 年 (1989年) 新增“最佳编曲”与“最佳创作”两奖项,而此大赛已成为大专院校广受瞩目校际活动,主办单位决定于下一届第四届扩大比赛范围,邀请国外学生参加比赛以促进国际学生音乐交流[4]。
第四届 - 民国 79 年 (1990年) 开始开放跨校组队如“新印象”、“热门队”,也首次开放外国队伍参加,有香港中文大学“何许人”、新加坡大学爵士乐团等两代表队加入竞逐决赛,此次并由新加坡大学以爵士乐创作曲“自由之路”赢得总冠军[5]。
第五届 - 民国 80 年 (1991年) 共取国内 6 队: 国立台湾大学、台北商专、中国文化大学、野兽派 (东海大学、辅仁大学组成)、KCN (树德工专、建国工专、中山医学院组成)、同杨队 (辅仁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组成),国外 4 队: 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印尼,合计 10 队争取 5 优胜名额[6]。
第六届 - 民国 81 年 (1992年) 青春之星校际音乐大赛正式更名为青春之星国际音乐大赛,并新增“金手奖”编曲与吉他创作两奖项。
第七届 - 民国 82 年 (1993年) 是最后一届。
Remove ads
历届获奖名单
音乐人
由此大赛被发掘的音乐人才
|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