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主流派 (中國國民黨)

中国国民党历史派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国民党非主流派中国国民党派系,于1988年出现,为1990年代在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主席李登辉领导下的主流派意见不同的成员,亦即党内的反李势力(维新派)。主要成员为林洋港郝柏村等人。

随着国民党党内矛盾的发展,非主流派系统发展出各个组织,前后著名的有立法院新国民党连线许历农领导的新同盟会、孙安迪发起的中国国民党救党改革委员会等。

非主流派连同其后成立的新党,虽然同为反对党一员,但与最大反对党民主进步党是对立关系。尽管国、民、新三党曾在1996年合作推动二月政改,但在国民党的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之争中,作为反对党的民进党坚决站在李登辉这边。

历史

国民党主流派、非主流派的画分始于二月政争,为因应1990年总统选举国民党推举党内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时,国民大会中支持李登辉的“起立表决派”与反对李登辉的“要求投票表决派”发生争论。李登辉当选第八任总统后,支持李登辉的成为主流派,反对李登辉的则成为非主流派。

二月政争后,非主流派的失败导致非主流派从国民党出走、或遭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收编。1993年初,李登辉借着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结果,迫使郝柏村内阁总辞[1]:2151993年4月,非主流派大将邱创焕首先被安抚,承认过去主张委任直选的看法是错误的,并接受李登辉提名出任考试院院长。1993年10月,国民党十四全会后,被视为原属关中的人马、非主流派阵营中的詹春柏亦接受安抚,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政策委员会政策研究工作会主任。1994年台湾省省长选举前夕,关中亦接受安抚,出任铨叙部部长,使非主流派的收编达到高潮。至此,李登辉已不只是主流派领袖,同时亦兼顾非主流派利益。[1]:215

相对于邱创焕、关中等人被收编,一些非主流派的大老则在1993年8月的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被逼到墙角。李登辉透过增列700名当然党代表的方式,使十四全大会代表人数高达2100人,将非主流派所能掌握的380名至420名党代表稀释到全体党代表的三分之一不到;换句话说,李登辉可以牢牢掌握修改党章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同时非主流派无法掌握杯葛修改党章所需要的三分之一少数。[1]:215-216新国民党连线为主的非主流派中生代权力人物眼见在国民党内已无可图,终于在十四全大会召开前夕宣布出走,成立了新党[1]:216

2000年10月,李登辉已离开国民党权力核心,国民党把李登辉开除党籍、亦清除李系人马;连战宋楚瑜和解,推动国亲联盟继续对抗民进党和李登辉人马组成的台湾团结联盟。适逢核四停建,新党提出“泛蓝”概念,将原“泛国民党”之中非主流的势力整合为在野党政治联盟。“非主流派”这个词汇不再被使用。郝柏村林洋港等人在李登辉被开除党籍之后重返国民党。

Remove ads

非主流系统

  1. 新国民党连线:1989年成立于立法院,成员主体是立法院的新生代增额立委,与万年国会的老国民党议员相比较有自主性,在政策上与国民党中央时有冲突。1993年对立升高,遂脱离国民党自立新党,并在各级选举与国民党相抗,在部分时期如立场相左的民进党有一定合作。2000年后转型为泛蓝刚性政党,与国民党结盟。
  2. 新同盟会:立场较为右倾,为一跨党派政团。2000年以后,在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三党皆有成员,存续至今。
  3. 中国国民党救党改革委员会:1995年由孙安迪、周玉山曲兆祥等当时党内的中生代组成,简称救改会救党会。宣称效法“宁汉分裂”,在适当时机另立党中央[2][3]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