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洲灰鹦鹉属
鸚形目新世界鸚鵡科下的一個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非洲灰鹦鹉属(学名:Psittacus,台湾作非洲鹦鹉属)是鹦形目金刚鹦鹉科下的一个属。[2]本属由两种居于雨林中,全身灰色,尾巴红色的非洲特有种物种组成,因其卓越的模仿能力而为人所知。[2][3]
Remove ads
命名历史
本属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于其1758年的《自然系统》第十版中描述。[4]其模式种英国动物学家乔治·罗伯特·格雷于1840年指定为非洲灰鹦鹉。[1][5]其学名Psittacus来自同名拉丁语,即指“鹦鹉”。[6]
分类学
| |||||||||||||||
2023年研究中的非洲鹦鹉亞科下的支序图[7] |
在生物分类学中,本属隶属于金刚鹦鹉科非洲鹦鹉亞科下,是该亚科下的两个分支之一,且为鹦鹉目的模式属。[8]根据一份2010年的研究推测,在中新世中晚期非洲大陆的雨林减少时,非洲鹦鹉亞科原栖息于雨林中的祖先演化出数个适应干燥环境的谱系,而这谱系演化成今日的波瑟费勒斯属,而非洲灰鹦鹉属则是代表了继续居住于雨林中的分支。[9][10]
在非洲灰鹦鹉属内,这个属长期作为一个单型属——下仅包含非洲灰鹦鹉一种,且含指名亚种在内下属两个亚种:P. e. erithacus、P. e. timneh;而1909年描述的普林西比岛亚种P. e. princeps则被认为是指名亚种的异名。[11]但2007年的研究指出实质上两个大陆上的亚种在约在240万年前就已分化。应视为独立物种;而P. e. princeps则是在约140万年前自P. e. timneh独立演化的,与P. e. erithacus关系较远。[11]
Remove ads
形态特征

非洲灰鹦鹉属的鸟类体型大而壮硕,全身羽毛灰色,面部皮肤白色且具毛须,红色的尾巴短而呈方形。[3][12]两个物种差别在于西非灰鹦鹉的鸟喙偏红且尾部的红色羽毛毛色较为深沉,且其体型较非洲灰鹦鹉来得小。[3][12]雌雄相似,幼鸟与成鸟没有明显差异但体色略为黯淡、而眼睛虹膜偏灰。[12][13]
分布区域
非洲灰鹦鹉属物种栖息于各种较低海拔的雨林、森林边缘和空地、河畔森林和红树林中,但在东部可见于海拔2200米处,最偏好在低地原生林中生活。[13]
习性
本属物种为植食性,以在树上攀爬的方式取食各种种子、坚果、水果和浆果。[13]它们是群居性的鸟类,常常可形成超过一万只的大型栖息地,在凌晨及黄昏飞行去取食时尤为明显。[13]其野生个体较为害羞,会回避人类。[14]通常至从日落到隔天黎明,其群体都较为安静;但在白天时无论飞行或觅食时都相当聒噪,并模仿其他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声音。[14][13]
非洲灰鹦鹉属鸟类在三到五岁时就会开始建立起终生的一夫一妻制关系,其繁殖季节因地点而异,但通常为该地的干季时段。每窝产卵2—4枚,30天左右时孵化,12周时雏鸟可离巢。[14][13]
保护情况
本属鹦鹉均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保护物种。[15]由于本属的两个物种皆为热门的宠物鸟,受到大量贸易及栖息地损失的情形,两者均被列为易危物种。[9]
与人类的关系
本属鸟类是常见的宠物鸟,因此也是国际贸易中被频繁捕捉的鸟类之一。[3][11]在宠物业中,这两种鹦鹉有可能会根据羽色及大小的略微差异被以更多种类销售,但在生物分类学中并不足以形成足够差异。[16]在圈养环境中,非洲灰鹦鹉有与塞内加尔鹦鹉杂交的纪录。[17]
非洲灰鹦鹉属鸟类有着相当卓越的学习能力,当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居于哈佛大学和布兰戴斯大学的非洲灰鹦鹉亚历克斯,这只鹦鹉以能使用超过100个英语单字及数字的能力闻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能言鸟类。亚历克斯最终于2007年去世,但其事迹被其研究团队认为一些鸟类也能够进行基本程度的推理及使用单词,而不仅是鹦鹉学舌。[18][19]
下属物种
本属包含以下两个物种:[2]
- 非洲灰鹦鹉 Psittacus erithacus Linnaeus, 1758
- 西非灰鹦鹉 Psittacus timneh Fraser, 1844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