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韦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韦武(752年—806年),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唐朝官员。

生平

韦武虚龄六岁时父亲韦镒去世,守丧时十分悲痛,韦镒的同僚中书侍郎元载哭着抚摸韦武的头,称他是以孝道治理国家的征兆。虚龄十一时,韦武因祖先功勋补官担任右千牛,历任京兆府参军、高陵县县尉、栎阳县县尉、万年县县尉、长安县县丞。

韦武精通礼学,又善于议论,太师颜真卿、黄门萧复都与韦武是忘年之交。韦武升任太常博士后,恰逢唐德宗李适逃到梁州,韦武舍弃妻子儿女前往皇帝行在,出任殿中侍御史。唐德宗回到京城后,韦武重任太常博士。当时御史大夫崔纵看重韦武,表举韦武担任侍御史,作为御史台的副手总管事务。户部侍郎元琇担任水陆转运使,上表推荐韦武以仓部员外郎充任判官,韦武的谋划没有被元琇采纳,于是闭门数月,元琇之后失败,朝野都佩服韦武才德有见识,韦武之后转任礼部员外郎。唐德宗因为返回京城告祭郊庙,战乱之后,典章大致完备,主管者经常向韦武咨询。韦武斟酌事宜节约用度,合乎礼法的要点,各有关部门都遵循行事[1][2][3]

贞元初年,朝廷认为国家艰难,挑选台阁中了解治理的十人,分别担任较大行政区的长官,韦武和郑珣瑜等人同时被推选,于是检校本官兼任昭应县县令。韦武又改任遂州剌史,唐德宗赐韦武一匹马和彩物衣服去上任[4]。遂州土地和江河狭窄,房屋并排连接,每年都有水灾和火灾,韦武顺着水势开挖河流,加固水坝,又开通街巷,禁绝火灾。二十年间,遂州的水灾和火灾都没有发生,百姓作歌谣歌颂韦武。韦武之后入朝担任户部郎中,又转任万年县县令,升任京兆少尹。贞元八年(792年),东南和华南遭遇水灾,八月,唐德宗诏令韦武往扬、楚、庐、润、寿、滁、苏、常、湖等州宣抚和视察[5]。之后御史中丞穆赞、韦武、万年县令李宣、长安令卢云都被裴延龄诬陷,朝廷将要驱逐,因为赵憬的保护解救,韦武等人被从轻发落[6][7],韦武外任绛州剌史。当时绛州收成不好,韦武顺着地形从汾河挖掘三条水渠,灌溉田地三千多顷,盐碱地得以丰产,皇帝下玺书慰问勉励韦武。贞元十九年二月丙申(803年3月11日),桂管留后韦武出任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8]。韦武之后升任晋慈隰等州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晋州剌史、兼任御史中丞,获赐紫金鱼袋。韦武在晋州六年,唐顺宗加韦武左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唐宪宗又加韦武兵部侍郎

唐宪宗李纯元和元年五月辛未(806年5月29日),韦武回朝担任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9],出任山陵桥道等使,护理修建丰陵,韦武在丰陵七十天,还未完成时突然发病,于长安通化里私人住宅中去世,虚岁五十五,唐宪宗哀悼叹息,诏令赠予吏部尚书[10],谥号恭公[11],给卤簿鼓吹,和第一位夫人博陵崔氏合葬于京兆府某县之某原。韦武撰写的《家祭仪》三卷,《韦武集》十五卷,所有著作共有数万字,都流行于世[3]

Remove ads

住所

韦武的住宅位于长安通化坊

家庭

曾祖

  • 韦待价,唐朝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3]

祖父

  • 韦令仪,唐朝银青光禄大夫、梁州都督[3]

父亲

夫人

子女

  • 韦延亮[3]
  • 韦氏,嫁桂管观察支使、太常寺协律郎陇西李允元[3]
  • 韦氏,嫁荆南营田判官、江陵府户曹参军陇西李景俭[3]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书·卷098》,出自《新唐书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