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音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八音盒(法语:boîte à musique),是机械发音乐器。概念源自于大型钟琴(Carillon)。多数利用转动盒内带凸点的滚筒,依序拨动调律好的音梳,可自动或手动演奏乐曲。音色接近拇指琴、钢片琴或钟琴(Glockenspiel)。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1年6月6日) |

历史
于9世纪,在哈里发帝国黑衣大食巴格达,班·马萨兄弟,三重奏波斯发明家,生产了“已知最早的机械乐器”。
1796年,瑞士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开发了圆筒型八音盒,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这个八音盒十分小巧,仅高10厘米左右,但它其实是一只非常实用、豪华的纯金图章,只是在其底部内藏八音盒。当人们转动图章上部的环上发条,台座上的开关便开始演奏。目前这项古董据悉为日本京都岚山八音盒博物馆所藏,仅在上海八音盒珍品陈列馆公开展示1年。八音盒的最初构想是利用“圆筒装置和调好旋律的金属梳齿通过金属片弹拨来演奏音乐的”。
八音盒由于在制作上要求技艺精湛,在十八、十九世纪价格相当昂贵,仅在贵族间流传,一般百姓望之兴叹。
在1885年开始营运的 Symphonium 公司是第一家唱盘播放八音盒制造商。该公司的两位创始人 Gustave Brachhausen 和 Paul Riessner 离开后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Polyphon,与原有的事业及他们的第三个合伙人 Oscar Paul Lochmann 直接竞争。随着 Original Musikwerke Paul Lochmann 于 1900 年成立, Symphonion的创始事业一直持续到 1909 年。[1]
根据澳洲维多利亚博物馆的说法,Symphonion 以生产具庞大多样性类别、样式和型号的产品而著称,没有其他唱盘播放八音盒具有如此多样性。该公司率先使用电动马达并于1900 年发表第一个配备电动马达的型号。而后,该公司进军钢琴管弦乐器事业,并生产圆盘和桶式演奏型号、自动演奏钢琴和留声机。
同时,Polyphon 扩展到美国,Brachhausen 在那里成立了 Regina 公司。Polyphon 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它最终将自己重塑为真空吸尘器和蒸汽清洁器的制造商。
在八音盒的全盛时期,有的有落地钟那么高,而且都使用可更换的大唱盘来播放不同的乐曲。这些是弹簧上炼和驱动的,两者都有类似铃铛的声音。这些机器通常在英国、意大利和美国制造,另外的唱盘在瑞士、奥地利等国制造。早期的“点唱机”付费版本存在于公共场所。Marsh在华盛顿(美国)长滩的免费博物馆和古玩店有几个仍在公开展出的版本。伦敦Brentford音乐博物馆有许多机器。[2]位于美国新泽西州莫里斯敦的Morris博物馆拥有著名的收藏品,包括互动展品。除了每件作品的影音片段外,实际的乐器每天都会轮流向大众展示。[3]
Remove ads
于9世纪,在哈里发帝国黑衣大食巴格达,班·马萨兄弟,三重奏波斯发明家,生产了“已知最早的机械乐器”。这是一种水力风琴,可以自动演奏可互换的圆柱体,他们在其《巧妙设备之书》中对此进行了描述。根据 Charles B. Fowler 的说法,“直到 19 世纪下半叶,这种表面带有凸起销钉的圆柱体仍然是机械制作和再现音乐的基本装置。[4]
13 世纪早期:在法兰德斯,一位聪明的敲钟人发明了一个带有插销的圆柱体,该销子操纵凸轮,然后撞击钟。[4]
1598年:法兰德斯钟表匠尼古拉斯·瓦林(Nicholas Vallin)生产了一个壁挂式时钟,它有一个固定的音筒,在安装于上部结构中的复合调谐铃上演奏。这个筒状物是可编程化的,因为插销可以单独放置在音筒表面提供的孔中。[5]
1665年:伦敦的 Ahasuerus Fromanteel 制造了一个座钟,该座钟在由固定音筒操作的多个钟上具有四分之一的报时和音乐作品。音筒可以在演奏不同曲调时更换。[6]
1772年:法国南锡的 Ransonet 制造了一块手表,它有一个固定的滚筒,它不是在铃上演奏音乐,而是在垂直排列调音过的钢爪上演奏。[7]
1796 年:来自日内瓦的钟表匠安托万·法夫尔-萨洛蒙(Antoine Favre-Salomon)以一块具有多个预先调好音的金属音梳取代了一堆铃铛,以减少空间。与水平放置的固定筒一起,这会产生更多变化和复杂的声音。这些最早的八音盒之一现在在浦东东方艺术中心的上海古董八音盒和自动人形画廊展出。[8]
1865年,Charles Reuge 在圣克鲁瓦开设了他的第一间工作室,专门制作、销售和维修音乐怀表。他很快便开始研发创新机制,将音乐滚筒和微型音梳表盘融入腕表机芯,1886年 Charles 的儿子 Albert 将工作室扩建为功能齐全的工厂,并在圣克鲁瓦注册了公司“Reuge SA”以生产音乐铃机芯及其周边产品。除了怀表,还有粉饼盒、雪茄打火机,以及放置在交谊听、客厅的八音盒。[9]
1877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这对八音盒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本世纪末。[10][11]
1946年,二战结束后,三协精机制作所(Sankyo Seiki,后改制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在诹访市成立。两年后,三协开始研发八音盒。最初试制了六套能演奏童谣“小汉斯”(德语:Hänschen klein,即台湾童谣“小蜜蜂”旋律)的八音盒,但很快音齿就陆续断裂。虽最终保留了两套,但据说音质不佳,如同敲击桶底。1948年底,三协终于成功出货了首批500台八音盒。[12]
1960 年,Reuge 扩大了新型奢华机械零件的生产,于是收购了巴黎的 Bontems 钟表厂,重振了机械报时鸟的生产和行销,并于 1977 年收购了 Eschle 钟表厂。[9]
1970年代,三协委托在台湾的三樱电机在台湾创建音乐铃的生产基地,于1979成立年协樱精密工业,1980年代,音乐铃机芯的全球年需求量高达将近一亿台左右,其中约40%为协樱公司所生产,三协一度为全球90%以上的八音盒产业提供研发、生产工程和全球销售通路[13][14]。
2016 年 3 月, Wintergatan 乐队发布了一段他们自制的 Marble Machine 的影片,该乐器是由3,000根木条、2,000颗钢珠所组成,并花了超过一年的时间制作完成,看起来像台精心制作的八音盒结合传统纺织机的巨型乐器,利用轮轴转动,将钢珠传送到各个传输带上音乐就会随之而来。[15]
2018,三协开发了能演奏多达300首曲目的 Primotone 的八音盒。2021年,三协吸收合并日本电产三协八音盒株式会社,并更名为日本电产仪器株式会社(NIDEC Instrument Corporation),2022年12月,其旗下的高级八音盒品牌 Orpheus ,推出以电力驱动的八音盒—— Orpheus Kanata ,能读取每片专用SD记忆卡中高达50首的 MIDI 数据的古典乐曲,并以一片40音的音梳演奏,亦支援以额外付费方式下载其他歌曲。自2025年4月起售价为187万日圆。[16]
2019年,位于台湾的酷鸠科技(Tevofy Technology)发布了第一款以APP控制的20音机械八音盒(型号:N20,音梳排列为C大调首调音阶),名为 Muro Box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Music Robot in a Box”的缩写。与传统的八音盒不同,人们不需在纸带八音盒上打孔就能以其伴侣应用程序进行编曲,并且可读取自行编辑的MIDI档案进行演奏。无须客制化机芯就能播放选定的歌曲。[17]2023年10月,酷鸠科技在串连两个N20机构的基础上,于群募平台发表具三个八度半宽广音域及半音阶的新型号——N40,以及具传统八音盒多片音梳齐奏造成华丽共鸣效果(Sublime harmony)的型号“穆风”,穆风版本八音盒于2025年起售价为新台币71,000元。[18]据群募平台释出的资讯,未来将推出更多音阶数的N60、N80等型号。[19][20]
Remove ads
类型
依上述发展历史,八音盒大致可分为: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八音盒,最早期的设计与怀表结合,现今已有成熟的产业链进行生产运销,机芯尺寸已有效简化缩小,便于运输与收藏并做各式装饰与应用,主流为18音与23音,亦有40音、50音、72音、144音等的高阶八音盒。八音盒的核心为一有多个凸点(撞针)的圆柱体音筒,音筒转动时撞针依序敲击金属音梳的梳齿,即可演奏出曲调。由于音梳多半是依曲目需求进行调律,故音筒不可任意更换。而 Reuge 目前已开发一款可更换曲目音筒的八音盒,借由更多梳齿的音梳与精密地控制滚筒位移,使每个音筒可演奏三首曲子,并能进行快速连续同音的演奏,目前开发了五款音筒,一个八音盒可播放共15首曲子。
较大型且酷似留声机样式的八音盒,与滚筒八音盒不同,此类八音盒利用金属圆盘纪录乐曲,当唱盘旋转时,圆盘底面的突起会带动对应的棘轮转动,棘轮齿再依序敲击梳齿,进而演奏旋律。一般而言此类八音盒体积较大,除充当共鸣箱的作用外,下方亦有收纳不同曲目唱盘的空间。更大型的设计结合落地老爷钟,可同时运作多组唱盘与音梳。唱盘齐奏时,若音梳间的调律彼此有些微的误差,配合落地钟的空间可产生奇特的回音共鸣效果。
这种八音盒约在十九世纪末出现,其机芯运作原理有如唱盘式八音盒的变化版。纸带以打孔方式纪录音符,相当于自动钢琴或风琴的打孔书本式乐谱(Book music)。但纸带八音盒多为手摇式,自动演奏的较少见。八音盒每次播放时都须插入长纸条,因为机芯的作用是令内部的撞针穿过小孔,当撞针拨动梳齿便能发出乐音。只要将长条纸带在适当位置打孔,再将纸带插入音乐铃,转动手把拉动纸带即可播放旋律,更换纸带即可切换歌曲。为了方便编辑纸带,音梳设计尺寸也较大,使得整体音域较低。理论上只要在音梳音域范围内编曲,并将纸带衔接得够长,演奏曲目的长度便不受限制,适合想要客制化歌曲的使用者,往往搭配自行装饰的外盒被制作为手工艺品。缺点在于人工打孔相当费时费力,完成数分钟的乐曲可能需花上数个工作天,纸带保存也比金属碟片更不易及占空间(不可像书本式乐谱那样折叠)。目前较为知名的品牌有 Kikkerland 、 Grand illusion,主要流通的规格为15音、20音与30音。
Remove ads
21世纪近期才发展出来的八音盒,此类八音盒强调保留传统机械式发声方式的同时,亦能切换播放多首曲目。尽管设计各有差异,其主要原理都是将八音盒的音筒设计细分为独立控制的转轮,利用电讯号(多是 MIDI 档案)控制转轮拨动音梳的时机。由于每个音是独立控制演奏的,故可实现多首曲目长时间的演奏,不再像传统滚筒八音盒有曲目时间上的局限。除此之外,电子控制能使八音盒演奏更复杂、华彩的旋律。目前 NIDEC 系列产品仅由官方释出新曲。而 Muro Box 系列的机种提供使用者可自行编曲的 APP 界面,亦可自行汇入现成的 MIDI 档案及支援 MIDI 键盘,让使用者连接键盘后即时演奏,八音盒真正成为“可手动控制”的乐器。其专用 APP 功能亦涵盖编曲、汇出 MIDI 音档、打印八音盒纸带孔位图与设定播放时程等。由于这类型八音盒涉及复杂的电子元件控制与程式开发,故造价也会比同音域、尺寸的八音盒更高昂。
Remove ads
限制
相较于多数乐器而言,历史上的八音盒更接近“音乐播放器”与摆饰或家具作结合。而非可信手演奏任意旋律的乐器。
不论是圆筒式或唱盘式都无法弹性地编辑曲调,除了受限固定音阶地音梳之外,金属音筒与碟片的铸造成本也十分高昂,并非能随心所欲获得各种旋律。即使到现在,市面流通的传统八音盒也是较大众化、耳熟能详的歌曲。
另外,八音盒须有共鸣的界面才能最大化音量并美化其音色,故往往需要一个能充当音箱的共鸣体,八音盒机芯单独运作时,音量极容易被嘈杂声盖过。为了放大及美化声音,八音盒需要搭配共鸣用的音箱,为了活用音箱所占的空间并提高其实用价值,往往设计成首饰盒、座钟或橱柜。
八音盒仰赖拨动音梳产生乐音,但音梳震动时若短时间内又与下一个撞针接触,前一个音符的尾韵便会因震动停止而消失。此外撞针接触同一个梳齿间隔的时间过短,也容易产生影响听觉体验的杂音,故多数八音盒的旋律速度都比原曲的速度慢上许多。
无论是何种八音盒,目前皆不能控制拨动音梳的力道,所以八音盒并不像一般乐器能借由改变力度演绎乐曲表情,单音演奏的乐段便会显得呆版。
基于种种因素,当留声机与唱片出现在大众娱乐以后,人们享受音乐的重心便转移,因为唱片能记录八音盒没有的人声歌词与各种乐器声响,已不是音量与旋律受限的八音盒能达到的,造价昂贵的大型八音盒便逐渐淡出高级娱乐市场,小型且相对平价的八音盒开始流行。20世纪末,电子播放器与数位录制的音乐逐渐普及,音乐发展亦渐趋复杂,受众的喜好逐渐分化,商业八音盒的需求量亦大幅下降,其工艺价值远大于其音乐欣赏用途。不仅仅是八音盒,许多晚期发展出的自动演奏乐器如自动钢琴、自动风琴等也纷纷退场,甚至当初影响八音盒产业蔚为风潮的留声机也不再是主流媒介。
制造商
日本:NIDEC Instrument Corporation
中国:宁波韵升音乐礼品有限公司
曲目
1974 年至 1975 年,德国作曲家卡尔海因兹·史托克豪森以序列主义(serialism)的十二音技法(德语:Zwölftontechnik)为12个八音盒创作了一组关于黄道十二宫的十二首曲子《Tierkreis》。
知名八音盒收藏博物馆
- 小樽八音盒堂(位于北海道小樽市)
- 六甲森林之声博物馆(ROKKO森の音ミュージアム,旧称“ホール・オブ・ホールズ六甲”,位于神户六甲山)
- “诹访之音” NIDEC 八音盒博物馆(位于长野县诹访市)
- 京都岚山八音盒博物馆
- 现代玩具博物馆-八音盒梦想博物馆(位于冈山县美作市)
- 河口湖音乐与森林博物馆
- 富良野八音盒博物馆
- 台湾现代音乐铃博物馆
- 国立故宫博物院(多件古典八音盒馆藏)
- 文鼎留声机博物馆(位于台南)
- 自动化与音乐博物馆(Musée d'automates et de boîtes à musique),位于八音盒重镇圣克鲁瓦。
- 波特八音盒博物馆(Porter Music Box Museum)
- 布伦福音乐博物馆(Musical Museum, Brentford)
- 自动化音乐博物馆(布鲁赫萨尔宫)
八音盒社群
Music Box Maniac (MBM) 为目前最大的纸带八音盒社群,内有世界各地的创作者交流纸带八音盒相关资讯及曲谱,亦提供线上编曲功能供使用。目前有超过5,5000位使用者,以及8,7000首以上的编曲作品。[21]
相关条目
外部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