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颜春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顏春輝
Remove ads

颜春辉(1907年12月8日—2001年2月28日[1][2]),是一位出身台南公共卫生专家,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卫生处的首任处长[2]

Thumb
摄于1960年

生平

家族及早年生活

颜春辉的父亲是颜振声(1876年-1949年);他年轻时曾在新楼医馆跟随金医生(Dr. W. Murray Cairns)习医,后转至彰化基督教医院跟随兰大卫(David Landsborough)医生习医,是兰大卫于1897年在台湾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接受教会医院训练的台湾籍医生。学成后,颜振声回台南开业,后曾任新楼医院院长(1942年-1944年)。此外,颜春辉有一兄长颜春和;颜春和自幼即离乡前往日本求学,后成为律师并在台南市高砂町开办事务所[3][4][1]

颜春辉自小成长于台南。1919年,他进入长老教中学校就读;毕业前,新楼医院院长马雅各医师(Dr. James Maxwell)之弟马约翰医生(Dr. Preston Maxwell)在台南访问时建议他前往北平协和医学院习医。随后,颜春辉于毕业该年3月前往厦门就读中学,并于数月后考取福建协和大学,后于9月入学;一年后,他再转往北京考进北平协和医学院。[1]

当时,协和医学院采取北美医学教育系统,学生必须完成医预科后方可进入协和医学院就读正科;因此,颜春辉先在燕京大学完成理学院课程,后于1928年取得燕京大学与纽约州大学理学士学位。1932年,颜春辉于协和医学院取得医学士(MD)学位,并在毕业后留校担任细菌免疫助教。1937年,颜春辉获洛克斐勒基金会奖学金,前往多伦多大学卫生学院(School of Hygiene)进修并取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随后,颜春辉前往欧美诸国参访当地医学教育与公共卫生设施,复于1942年返回协和医学院担任教职,又于后来转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细菌科主任,并陆续兼任南京中央卫生实验院研究员与北平检验人员训练班主任等职位。[1]

1946年,颜春辉奉中华民国卫生部命令返台视察并提交考察报告[1]

Remove ads

官僚生涯

1948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制为台湾省政府,颜春辉被任命为台湾省政府卫生处处长,并担任该职位至1962年7月。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下,台湾的医疗院所及设备几乎全毁,疟疾霍乱传染病四处横行;因此,颜春辉开始重新建立卫生工作体系及推行防疫措施。[5]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协助下,颜春辉于各乡镇推动设立卫生所,又于各县市推动设置卫生院,使得公共卫生政策及服务得以普及,并使天花鼠疫狂犬病等传染病逐渐绝迹。[1]

1963年,颜春辉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于印度中东非洲地区任职防疫顾问,复派驻巴基斯坦任代表,其后又于该组织日内瓦总部掌管流行病部门。

1971年,颜春辉应总统蒋介石征召,返台筹组卫生署;同年3月17日,他出任行政院卫生署首任署长,直至1974年6月25日方卸任。[1]

教学研究

卸下卫生署长职务后,颜春辉在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国防医学院高雄医学院中国医药学院等校担任公共卫生课程兼任教授,并出任中华民国寄生虫防治会、台湾妇幼卫生协会、中华民国公共卫生学会[6][7]、美国医药在华促进会等单位之重要职位,长期致力于公共卫生学及细菌免疫学的研究。[1]

纪念

奖学金

另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