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俗称“水牛图”,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剑潭公园的马赛克壁画,1969年由颜水龙创作,行经中山北路、捷运淡水线的旅客皆可见到。
缘由
林衡道回忆,1924年时,坐淡水线列车往淡水方向,过大正街车站后就能望到一片田园,田中有水牛,紧接着就是台湾神宫隐现在绿树间[1]。
至高玉树任台北市市长任内,正逢台湾大幅迈向工业社会之际,当时中山北路的剑潭一带为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每日上下班必经之路,于是高玉树便下令美化道路景观,借由杨三郎推荐,邀请颜水龙在剑潭公园挡土墙上作马赛克壁画[2]。
设计
颜水龙计划以现代艺术手法表现传统农业生活,同时呈现对过去的乡愁与现代化的憧憬[2]。壁画内容包括牧牛、犁田、收割、牛车运货等,以优闲低头吃草的牛只、卖力弯腰收割的农民、三合院前打谷的农妇、满载而归的牛车等显现早期台湾农村景致及风情[3]。为了配合经过剑潭公园的车行速度,以平行线的构图方式展现,羊群、牛群、田埂采水平的方式设计,过了耕耘区、风鼓车、稻浪才开始收拢,作深度上的安排,以色彩明暗达到吸引过往车辆、行人目光的目的[2]。
当年参与水牛图现场施作的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教授江韶滢回忆,壁画是用北投、莺歌等地土产的水缸、碗盘剪成,石灰粉加洋菜粉作接合[4]。颜水龙以五个月完成这个高4米、长100米的壁画,1969年双十节揭幕[3]。曾和颜水龙同事的资深广告人朱守谷表示,颜水龙靠此作报酬得以前往法国深造,对其艺术生涯影响深远[4]。
当时揭幕颇受注目,小学举办郊游还特地来此观赏[3]。1983年,颜水龙对《民生报》记者宋晶宜说,他的画不要挂在有钱人的家里,而是要放在大家都看得见的地方[5]。

Remove ads
保护
2000年时,市民向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陈情,这幅俗称“水牛图”的壁画,磁砖剥落,也有明显裂痕。该年11月3日,文化局邀集陈情市民、台北市政府相关单位以及公共艺术专家曲德义、江韶滢、王秀杞等共同会勘。曲德义检查后,证明确实有部分画作呈现空心状态,挡土墙上的榕树气根持续向壁体渗入。经过讨论,文化局表示,近日紧急修复。[6]
2003年,颜水龙百年冥诞,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决定斥资新台币三百余万元进行修复[7]。2004年2月24日,文化局举行修复开工仪式,计划周围仿稻田植栽,使自然地景与壁画相融,也配合夜间照明[4]。此次也降低灌木高度,以让行经中山北路和捷运淡水线的乘客可一览无遗[2]。
2004年6月5日,颜水龙一百零一岁冥诞之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举行完工点灯仪式,由市长马英九、前市长高玉树、颜水龙女儿颜美里、前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奇禄与林澄枝、文化局局长廖咸浩等人参加[2]。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