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顾梅羹
古琴演奏家,研究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顾梅羹(1899年—1990年)字焘,别署琴禅,湖南长沙人,是中国川派古琴演奏家,曾在沈阳音乐学院等学校教授古琴。
生平
顾梅羹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初六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籍则是四川华阳。他的曾祖父顾庚山于书画上颇有造诣,而祖父顾玉城则是川派张孔山的弟子。他的父亲顾哲卿和叔父顾卓群也都是琴家。因此自小就接受书画等教育,12岁始随长辈们开始学琴,是顾家创办的“南熏琴社”的成员。[1]
1918年一度在湖南省立通俗教育馆担任编辑员的职务。1921年受张荠荪的邀请,到后者担任教务长的山西育才馆和国民师范教授古琴[2],这一阶段他参与了古琴相关书籍的编冩工作,并曾监制做琴。同一年加入山西元音琴社。1924年返回湖南,转而加入愔愔琴社。回到湖南之后,他亦开始进入湖南大学学习,在1927年于该大学的政法科毕业。[1] 1947年到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教琴,此外还教授古代文学、中国音乐史等课程。[1]
十年后,顾梅羹始受邀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担任特约通讯研究员一职。在北京时,他加入了北京古琴研究会,协助查阜西完成了《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二书。[1]
1959年离开北京,前往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担任教师,仍旧从事古琴教学工作。次年又被调到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古琴,学生林友仁,[3]1961年回到沈阳音乐学院。这一时期内他教出了包括丁承运、龚一、吴自英在内的许多弟子。[4]1964年开始编纂《琴学备要》。[1]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被迫回到长沙接受批斗,所带的数张古琴全部被没收。但是他仍然坚持编写《琴学备要》,并自己制成古琴“楚楠”。1978年文革结束,顾梅羹也在10月底回到沈阳。顾梅羹一生都专注于古琴事业,直到1985年86岁时还参加全国第三次打谱会。[1]
Remove ads
藏琴
著作
- 《广陵散古指法考释》(1963年《琴论缀新》第二期)
- 《古琴古代指法分析》(1964年《音乐论丛》第四期)
- 《琴学备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