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领岩鹨

岩鹨科岩鹨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领岩鹨
Remove ads

领岩鹨学名Prunella collaris)又名岩鹨,为岩鹨科岩鹨属鸟类。原生于欧亚大陆北非

事实速览 领岩鹨,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类

领岩鹨于1769年由奥地利博物学家乔瓦尼·安东尼奥·斯科波利首次描述。他创造了二名法Sturnus collaris,并将模式产地指定为奥地利南部的克恩顿州[3]种小名来自拉丁语collaris,意为“脖子的”。[4] 此物种现在被归类于法国鸟类学家路易·皮耶·维亚律于1816年引入的岩鹨属Prunella中。[5] 领岩鹨和高原领岩鹨有时被从其他领岩鹨中分离,归入Laiscopus属。[6]

“accentor”一词来自后古典拉丁语,意思是与他人一起唱歌的人。[7] 属名Prunella源自德语Braunelle,意为“领岩鹨”,是braun(棕色)的缩小形式。[8]

九个亚种已被确认:[9]

  • P. c. collaris (Scopoli, 1769) — 从西南欧到斯洛文尼亚和喀尔巴阡山脉,以及西北非
  • P. c. subalpina (Brehm, CL, 1831) — 从克罗地亚到保加利亚和希腊,克里特岛和土耳其西南部
  • P. c. montana (Hablizl, 1783) — 从土耳其北部和东部到高加索及伊朗
  • 领岩鹨新疆亚种 P. c. rufilata (Severtzov, 1879) — 从阿富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经中亚山脉至中国西部。包括阿富汗以及中国大陆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突厥斯坦[10]
  • 领岩鹨西喜马拉雅亚种 P. c. whymperi (Baker, ECS, 1915) — 喜马拉雅山西部。分布于喜马拉雅、印度以及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11]
  • 领岩鹨东喜马拉雅亚种 P. c. nipalensis (Blyth, 1843) — 从喜马拉雅山中部和东部至中国中南部和缅甸北部。包括尼泊尔、锡金、印度以及中国大陆西藏四川陕西甘肃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12]
  • 领岩鹨青海亚种 P. c. tibetana (Bianchi, 1905) — 西藏东部。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西部。[13]
  • 领岩鹨东北亚种 P. c. erythropygia (R. Swinhoe, 1870) — 从哈萨克斯坦东部和西伯利亚中南部到西伯利亚东北部、日本、韩国和中国东北部。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四川甘肃山西山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14]
  • 领岩鹨台湾亚种 P. c. fennelli Deignan, 1964 — 是台湾的特有亚种。分布于台湾本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中部山地。[15]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P. c. nipalensis潘戈拉卡野生动物保护区锡金印度

这是一种知更鸟大小的鸟,长度为15—17.5 cm(5.9—6.9英寸),稍大于其亲属领岩鹨。其背部有条纹的棕色,看起来有些像家麻雀,但成鸟头部为灰色,下半部有红棕色斑点。它拥有细尖的昆虫食者喙。

雌雄外观相似,雄性可能会有更明显的对比。幼鸟的头部和下半部较棕色。

分布与栖地

它分布于南温带欧洲的山区、黎巴嫩[16]亚洲,高度超过2,000米(6,600英尺)[17]。它主要是留鸟,在较低纬度的地区过冬,但有些会作为罕见的迷鸟漂泊到远至英国

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中亚南亚日本台湾以及中国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山西陕西河北山东、东北、四川云南等地。[2]

多生活于高山有些低矮植被的裸露山区,以及营巢于裸岩乱石堆的石穴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奥地利克恩顿[2]

繁殖

Thumb
Prunella collaris collaris - 图卢兹博物馆

它会在灌木丛或岩缝中筑造整洁的巢,产下3至5颗无斑的天蓝色卵。

其交配系统特别引人注目。繁殖范围由3到4只雄鸟和3到4只雌鸟组成,这些是不相关的鸟,具有社会多雄多雌制的交配系统。雄鸟有一个支配等级,alpha雄鸟通常年纪较大。雌鸟会寻求与所有雄鸟交配,尽管alpha雄鸟可能会阻止其他低位雄鸟与其交配。雄鸟也会寻求与所有雌鸟交配。DNA指纹分析显示,同一窝中的雏鸟常常有混合的父系血统,然而雏鸟的母亲一般确定的。雄鸟会根据自己是否可能是雏鸟的亲生父亲,来决定是否在多个巢中提供食物。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