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飞天 (佛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飞天(梵语:अप्सरा,罗马化:apsarā),是佛教中在诸佛周围飞行、礼赞的天人。

飞天一词出自于《洛阳伽蓝记》卷二载:“石桥南道,有景兴尼寺,亦阉官等所共立也。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1]。飞天最早诞生于古印度,后传入中国[2],与中国艺术融合。魏晋南北朝初期,壁画中的飞天亦称飞仙。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几乎皆画有飞天。[3]
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4],《大智度论》中说:“乾闼婆是诸天伎人,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5]飞天男女不分,职能不分,以香为食,不近酒肉,有佛陀出现的场合,便一定有飞天存在。《阿闼婆吠陀》中说飞天有6,333个,每当天上举行佛会,便凌空飞舞,抛洒鲜花,以作歌舞,用歌声、舞姿、音乐、鲜花、食物供养诸佛。
道教也有飞天。董思靖在《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指出:“飞天大圣无极神王者, 如《度人经》中所载十方飞天神王是也。谓之飞天, 言其迹之无滞也。”[6]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