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饥饿游戏

蘇珊·柯林斯的小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飢餓遊戲
Remove ads

饥饿游戏》(英语:The Hunger Games)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于2008年创作的反乌托邦英语Dystopian novel小说。故事由住在未来的16岁少女凯妮丝·艾佛丁作第一视角展开。背景设置在北美洲的后末日国家帕纳姆国,其中该国高度发展的首府凯匹特对其他区域实行政治控制。“饥饿游戏”是每年12行政区透过抽签在每区挑选12至18岁男女各一名,来参加由电视进行实况转播拼斗至死的活动。

事实速览 饥饿游戏, 原名 ...

这本书获得书评人和作家的正面好评,尤其是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在创作《饥饿游戏》时,柯林斯使用希腊神话、罗马角斗士游戏和当代真人秀作为主题内容。小说赢得加州青年读者奖章英语California Young Reader Medal等多个奖项,并被《出版者周刊》称为2008年“年度好书”之一。

《饥饿游戏》首版于2008年9月14日由学乐以精装本形式出版,而蒂姆·奥布赖恩英语Tim O'Brien (illustrator)负责封面设计。除了纸本之外,它还以有声电子形式发行。这本书首刷20万本,到2010年2月已卖出80万本。《饥饿游戏》出版后已翻译成26种语言,并在38个国家地区贩售。小说是《饥饿游戏》三部曲的首部,而后两部为《燃烧的女孩》和《嘲笑鸟》。小说的改编电影于2012年上映,该片由加里·罗斯执导,而柯林斯参与了剧本创作和监制。

Remove ads

背景

柯林斯说她在频繁切换电视频道时启发了创作《饥饿游戏》的灵感。她在其中一个频道看到人们参加真人秀,并在另一个看到伊拉克进攻英语invasion of Iraq的新闻镜头。两者“以令人不安的形式交织在一起”,而书本的想法也萌生起来[2]。柯林斯以希腊神话忒修斯作为故事的主要基底,并称凯妮丝为未来式的忒修斯,而罗马角斗士殊死搏斗的游戏提供小说整个架构。柯林斯父亲在越南战争的经历使她所产生的失落感,反映在故事中凯妮丝在故事开始5年前,也就是11岁时失去父亲[3]。柯林斯说虽然年轻角色的死亡和其他“阴暗文章段落”是创作书本时最困难的部分,但是她承认这些段落对于故事来说是必要的[4]。她认为凯妮丝在想过去的快乐时光的情节会使自己更加愉快[4]

故事情节

在一场未知的大灾变之后,帕纳姆国建立在北美洲的废墟上,首都凯匹特透过剥削附近12个行政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而变得富有[5]。第12区原为阿巴拉契亚,是煤矿丰富的区域,而凯匹特则位于落基山脉[6]。过去第13区曾起义反抗凯匹特,但因失败而被消灭,作为对此事的惩罚,剩下的12个行政区每年都要透过抽签在每区挑选12至18岁男女各一名来参加“饥饿游戏”,游戏中这些“贡品”要在户外场地互相厮杀,直到剩下一个为止。

故事是以第12区的16岁少女凯妮丝·艾佛丁的视角叙述,她替代12岁的妹妹樱花草英语Primrose Everdeen自愿参加第74届饥饿游戏。男性贡品为比德·梅尔拉克,他是凯妮丝曾经的同学,并有一次在她家人挨饿时从自家面包店偷拿面包给他们吃。在前往凯匹特参加游戏的前几天,饥饿游戏中12区唯一存活的胜利者及酒鬼导师黑密契·阿勃纳西英语Haymitch Abernathy、监护人艾菲·纯克特英语Effie Trinket和一些造型师给予他们要增加公众认知来取得赞助商青睐的建议,他们可能会在游戏中输送增加存活几率的礼物。凯妮丝的造型师秦纳为凯妮丝和比德设计特殊服饰,使他们面向公众时可以与其他贡品分开。在游戏制作人所设计的能力评估时,凯妮丝意外拿下全场最高分。同时,来自第11区的12岁娇小女孩小芸(Rue)在训练过程中一直跟着凯妮丝和比德。在游戏的前一天,比德在凯萨·富莱克曼英语Caesar Flickerman的电视访问时坦露他对凯妮丝的长期单恋,她一开始感到震惊,并相信这是增加赞助商的花招,但之后接受这是真诚的告白。黑密契接着以“命运多舛的恋人”的形象来宣传两人。

游戏开始,贡品在场地各处利用武器和物资进行搏斗,近半数在最初的血洗中被杀害。凯妮丝无视黑密契一开始的建议,拿了物资便马上逃走并差点死去,但她透过训练有素的狩猎和生存技巧躲进树林中逃过一劫。几天后,凯妮丝被一场人造火驱使到其他地方。她被“职业性”贡品和似乎投靠他们的比德注意到,并将其逼到一棵树上。匿藏在附近树上的小芸偷偷告诉凯妮丝砍下“杀人蜂”蜂窝让虫子飞出。它们的毒液螫死了其中一名职业玩家以及驱散了其他人,但凯妮丝也被螫到,并开始产生幻觉。看似背叛凯妮丝的比德返回原地并非杀害凯妮丝,而是叫她逃走。凯妮丝之后与小芸结盟,但是当凯妮丝破坏玩家的物资时小芸被其他贡品残忍杀害。凯妮丝用弓箭把杀手击毙,并在小芸死后陪伴在身旁,将花洒在她尸体周围以示对凯匹特的反抗。小芸的行政区送给凯妮丝一条面包作为感谢。

游戏制作人宣布改变规则,允许同一地区可以有两名优胜者。凯妮丝找到受伤的比德(他之后坦白与玩家结盟是为了保护凯妮丝)并治疗他,表现出恋爱女孩的样子以获取礼物。当游戏制作人运送每位参赛者最需要的东西时,凯妮丝冒着生命风险为比德取得药物。她被其中一位职业性贡品克拉芙(Clove)拦截,克拉芙对于小芸的死感到毫无怜悯并尝试杀掉凯妮丝,但是遭到第11区男性贡品打麦(Thresh)杀害,并看在小芸的面子上放过凯妮丝。药物救了比德一命,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一起狩猎来获取食物。

凯妮丝和比德成为最后两名幸存者,但游戏制作人为了追求戏剧性的决赛而废除改变的规则,逼迫其中一人杀掉另一位。为了反抗,凯妮丝准备与比德共同服下毒“浆果”。游戏制作人意识到他们打算自杀,而这样将使游戏不会有任何赢家,于是宣布凯妮丝和比德共同胜出。虽然他们以情侣身份受到英雄式的欢迎,但是黑密契警告凯妮丝凯匹特可能对于她的反抗采取行动。随着回到第12区,比德明白凯妮丝的行为是为了博取同情而算计好的策略,因此他感到心碎。然而,凯妮丝不确定自身(对比德)的情感和未来。

Remove ads

主题

总结
视角
Thumb
2010年的《饥饿游戏》作家苏珊·柯林斯

柯林斯在接受访问时提到小说“是探讨赤贫、饥饿、压迫和战争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7]。小说讲述了帕纳姆国人民在面对各自行政区和必须参加的饥饿游戏而在自我保护中挣扎求生[2]。游戏场地内外的市民的挨饿和对于物资的需求形成一种无助的氛围,而主角尝试在这场生存决斗中去战胜它。由于凯妮丝需要狩猎为家人提供粮食,当中所练成的技能可以有利于在游戏中发挥(例如对弓箭的熟练程度),而面临威胁生命的情况则表现在她反抗凯匹特的规则上[8]。关于游戏的主题与流行文化相似,《娱乐周刊》的达伦·法兰尼奇(Darren Franich)写道,小说“是对真人电视秀进行深刻讽刺”,而角色秦纳则“几乎像法西斯主义版《伸展台计划》的参赛者,利用凯妮丝的装束为媒介来表达有潜在危险的想法”[9]

角色做的决定和行使的策略常常从道德上讲比较复杂。贡品塑造了一些他们想让观众从游戏中看到的个性[8]。图书馆杂志《青少年主张之声英语Voice of Youth Advocates》称《饥饿游戏》的主要主题为“政府控制、老大哥和自我独立”[10]。出版商学乐指出三部曲关于权利与衰落的主题与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相似[11]。《纽约客》的劳拉·米勒(Laura Miller)认为作者所提出的故事前提——为在多年前起义反抗凯匹特的失败来进行宣传以及“令人感到耻辱且备受折磨的惩罚”——是令人信服的。她写道,“你不可能透过将主要人物变成明星以及执导他们如何为大众制作具有感染力的性格而使他们泄气及变得毫无人性。”然而,故事主题如果是关于高中和“青少年社会阅历”的人生浮沉会更加好。她接着写道,

“规则是随意且无法理解,而主题则是突然改变。残酷等级制度的盛行,使富有、好看和强壮的人以他们的优势对其他人发号施令。为了生存,你必须弄虚作假。成年人看起来并不明白这个赌注有多高。你(贡品)的生命可能会结束,但他们却当这些只是一些‘阶段’!每一个人都时刻关注着你,仔细端详着你的装束或者朋友,并着迷于你在做爱或者吸毒或者获得足够好的成绩,但是没人在乎你到底是谁或者对事情的真正感觉。”[12]

华盛顿时报》的唐纳德·布雷克(Donald Brake)和牧师安迪·朗福德(Andy Langford)认为故事有着基督教的主题,例如自我牺牲,当中凯妮丝换了妹妹的位置就类似耶稣为世人赎罪而替代牺牲[13][14]。布雷克与另一位评论家艾米·辛普森(Amy Simpson)都认为还包含了关于希望的主题,并以“凯妮丝妹妹樱花草的正直美德”为例子[15]。在游戏中,“耶稣形象”的比德·梅尔拉克在警告凯妮丝逃亡后被刺伤,接着被掩埋到地里并放进山洞三天,最后寿命被延长而得以存活。辛普森指出这件事与耶稣受难相似[15]。另外,因为故事中比德给凯妮丝一整条面包使女孩和她家人不再挨饿,所以辛普森认为整部《饥饿游戏》有使用基督教意象生命的粮英语Bread of Life[15]

出版历史

在写完小说之后,柯林斯为3本书与学乐签了一份资金达6位数的合约。《饥饿游戏》的第一版于2008年9月14日在美国以精装本形式出版,它的初始印刷曾为5万本,后提高至20万本[2]。截至2010年2月,这本书已卖出80万本[16],并在全球38个国家地区授权发售[16]。几个月后,这本书于2010年7月以平装本形式出版[17]。《饥饿游戏》于2008年11月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18],并在榜上连续维持超过百周[19]。随着《饥饿游戏》的改编电影于2012年3月上映,这本书就以1750万销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维持135个连续周[20][21]

小说是《饥饿游戏》三部曲的首部曲,之后两部续集为《燃烧的女孩》和《嘲笑鸟》。2012年3月,《饥饿游戏》电影上映期间,学乐据报印刷了2600万本《饥饿游戏》三部曲,包括电影绑定版[22]。《饥饿游戏》和续集以电子书形式的销量十分不俗。苏珊·柯林斯是首位在Amazon Kindle电子书拥有百万销量的儿童或青少年作家,使她成为第6位进入“Kindle百万俱乐部”的作家[23]。2012年3月,亚马逊宣布柯林斯是Kindle电子书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作家[24]

《饥饿游戏》的有声书版于2008年12月出版。它总长11小时14分钟,由卡罗琳·麦柯米克英语Carolyn McCormick负责阅读[25]。杂志《AudioFile英语AudioFile (magazine)》说:“卡罗琳·麦柯米克给出了详尽和令人全神贯注的解说。然而,她可能过度依仗读散文的强项,而没有给出年轻人听者享受的戏剧效果”[26]。《学校图书馆学报》也称赞这本有声书,称“麦柯米克得心应手地给出了一系列精采纷呈的配音,而凯妮丝每一个恐惧和力量,以及她注定被被其中一位同场贡品有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都十分突出”[27]

蒂姆·奥布赖恩英语Tim O'Brien (illustrator)设计的封面包含了一只金色的“嘲笑鸟”(mockingjay)——这种虚构的鸟是雌性仿声鸟和进行基因修饰的雄性集咋鸟”(jabberjay)的杂交种——以及刻在圆圈中的一支箭。这是描绘自凯妮丝走进战场所佩带的别针,而它是第12区市长的女儿玛姬·昂德西所赠送[28]。封面图像与小说中所描述的“它就像如果有人手工设计了一只小金鸟,并在它周围附上一个环。那只鸟唯一连结环的就是翅膀尖”相符,除了那支箭以外[29]

Remove ads

专业评价

《饥饿游戏》获得书评人的好评。约翰·葛林在《纽约时报》的评论中写道小说有着“出色的情节设计和完美的节奏”,而“小说(这些)相当重要的优点来自于柯林斯有说服力且详尽的世界建设以及她那令人难忘的复杂结构和极吸引人的女主角”。然而,他还提到这本书虽然寓言性十足,但有时没能意识到情节可以给出托寓的潜力,而这使作品“描述了故事情节,但仅此而已”[30]。《时代杂志》也给予正面评价,称它“是本令人不寒而栗、血腥和非常恐怖的书”,并赞赏这就是所谓暴力的“催眠”特质[31]斯蒂芬·金在《娱乐周刊》的评论中给这本书B级,将阅读体验比做“在本地八居室的大厅里的动态射击电玩。你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是你还是不断想多玩一局”。然而,他称书中有“显露出作者使用小孩比成人更快接受的捷径”,而三角恋就是这种类型的通用模式[32]。《学校图书馆学报》的伊丽莎白·伯德(Elizabeth Bird)称赞这本小说,说它“轮番展现刺激、酸楚、具有思想性和叹为观止”,并称它为2008年好书之一[33]。《书目杂志英语Booklist》也给出正面评价,称赞书中包含的角色暴力行为和恋情[34]。《科克斯书评英语Kirkus Reviews》给予正面评价,称赞它的紧凑情节和架空世界,但指出“初始印刷极差的审稿会使细心的读者分心,实在是奇耻大辱”[35]。《波西·杰克逊》系列小说的作家雷克·莱尔顿称它是他读过“最接近完美的冒险小说”[36]。《暮光之城》系列小说的作家斯蒂芬妮·迈耶在个人网站认可这本书,并说:“我真的痴迷于这本书……《饥饿游戏》太惊人了”[37]

《饥饿游戏》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它被列进《出版者周刊》2008年“年度好书”之一[38]和《纽约时报》“2008年引人注目的儿童书”[39]。它是2009年金鸭奖英语Golden Duck Award青少年小说范畴的赢家[40]。《饥饿游戏》还与《坟场之书英语The Graveyard Book》共同赢得部落格文学奖英语2008年Cybils Award奇幻和科幻书[41]。它是《学校图书馆学报》的“2008年好书”之一[42]和2008年“书目杂志编辑首选”[43]。2011年,这本书赢得加州青年读者奖章英语California Young Reader Medal[44]。在学乐的《亲子》杂志2012年版,《饥饿游戏》被列为第33位最佳童书,并赢得“最令人激动的结局”奖[45][46]。小说是有史以来在Kindle最高销量的前5名图书[47]。然而,小说引起了家长界的争议[48]。它因“不适合的年龄群”和“暴力成分”而排在美国图书馆协会2010年最常被质疑的图书第5名[49]

《饥饿游戏》与高见广春日语高見広春1999年小说《大逃杀》的相似之处受到关注[50]。柯林斯澄清说她“在我的书呈交前从未听过该书和该作者。在当时,我耳闻此事,然后,我问编辑应该要去阅读它吗?他说:‘不,我不想那个世界影响你。你就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情!’”[50]《纽约时报》的苏珊·多米纳斯(Susan Dominus)报导说“两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让柯林斯的作品被博客空间攻击公然偷窃(《大逃杀》)内容。”,但辩证说“当中有足够的来源证明两位作家,很有可能是分开创作故事情节时,碰巧想出了相同的架构”[51]斯蒂芬·金注意到真人电视的“不毛之地”除了与《大逃杀》相似外,还与他的小说《奔跑的男人英语The Running Man (novel)》和《长路漫漫英语The Long Walk》也有相似之处[32]。故事还跟1965年意大利邪典电影《第十个牺牲者英语The 10th Victim》作比较,该片改编自罗伯特·谢克里的1953年短篇小说《第七个受害者英语Seventh Victim[52]

Remove ads

改编电影

2009年3月,狮门娱乐尼娜·雅各布森英语Nina Jacobson几周前取得《饥饿游戏》分销权的Color Force制作公司签订了小说的联合制作协议[53][54]。该制片商已经有5年没有盈利,于是它透过拿走其他制作的预算和卖掉资产来获得8800万美元的预算[55],这是它制作最高预算的电影之一[56][57]。柯林斯的经纪人杰森·德拉维斯(Jason Dravis)说起“他们(狮门)明明有很多人,但却是代理打给我们”来帮忙设法得到特许经销权[57]。柯林斯打算将电影划分为PG-13等级[58],于是她与编剧比利·雷和导演加里·罗斯同时参与小说改编[53][59][60]。剧本极度贴近原来小说[61],而罗斯在它结果的呈现中说他“感觉让电影十分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完全的主观性”,回应了柯林斯在小说中使用了第一人称时态叙事[62]

20岁女演员詹妮弗·劳伦斯被选为饰演凯妮丝·艾佛丁[63]。虽然劳伦斯在拍摄开始前就比角色年长4岁[64],但是柯林斯感觉角色需要“一些成熟和力量”,并说她比起年轻演员更青睐较年长的[65]。她补充说,劳伦斯是“唯一一个(演员)能唤起我在书中所创作的角色”,以及她拥有“所有需要饰演凯妮丝的必要特性”[66]。小说粉丝劳伦斯花3天去吸收角色,并在先前被制作的规模给吓到[67][68]乔什·哈切森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之后分别以角色比德和盖尔加入剧组[69][70]。筹拍事项于2011年春季后旬开始[71],而电影于2012年3月23日上映[72]。它在北美以首周周末票房1亿5250万美元,打破非续集电影纪录[73]。改编自这个系列第二本小说的电影《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于2013年11月22日上映[74]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