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仔隧道粒子物理实验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仔隧道粒子物理实验室(英语:Aberdeen Tunnel Underground Laboratory)是香港唯一一间山洞实验室[1],位于香港岛南区黄竹坑香港仔隧道两条管道之间,第2及第5号闸口后,面积为200平方呎,主要供科学家进行粒子物理科学实验[2]

历史

筹建及应用

实验室筹建于1980年,当时香港大学的物理学研究人员计划进行宇宙粒子的研究,由于这项研究需要尽量减低宇宙射线的干扰,从而提高粒子物理科学实验的精确度,因此需要在香港寻找合适的地点设置地下实验室,在视察全香港的隧道后,研究人员发现兴建中的香港仔隧道,因为隧道位处于金马伦山聂高信山的山体内,可以利用天然地势作为屏障,阻隔外来宇宙射线对实验的干扰,适合修建实验室,于是主动接触承建隧道的联营公司及相关的政府部门,提议在隧道内加建一个实验室,获得答应后即展开建造工作,设置实验室的费用由香港大学承担[2],而香港仔隧道的两条行车管道先后于1982年及1983年的3月启用。

因为要尽可能阻隔外来的宇宙射线,所以在实验室内部的四周装上可屏蔽辐射的板,连同不锈钢管及仪器,当时需要近40万港元。由于受环境所限,加上实验室的空间大都被仪器占用,余下的空间相当狭小,在空气不流通的山洞内,最初只有一把电风扇用作通风,所以实验室十分闷热,即使后来加装一台冷气机,也因为电力供应有限,只能短时间开启,所以实验人员都汗流浃背[3]。同样因为空间所限,这个实验室没有设置供大小便的设施,如有需要,只能前往设于隧道控制室的洗手间,但由于实验室与洗手间相距甚远,而且实验须要分秒必争,所以研究员和和参与实验的学生只能在事前尽量减少吃喝,避免在实验期间要去洗手间[4]

当年的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完成粒子物理科学的实验项目后,因为在香港无人再进行同类型的科学实验,所以隐藏在隧道中的实验室一直被长期关闭,并且逐渐被人遗忘[5]

Remove ads

再度使用

2006年,为参与大亚湾核电厂的中微子物理实验,香港大学联同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再向香港仔隧道的营运公司申请使用该实验室。

香港仔隧道在通车之初的交通流量不算很高,研究人员在日间都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惟由于现时香港仔隧道的车流量十分频繁,科学家每周最多只有3至4晚,等待到深夜香港仔隧道实施单管双程行车,并且隧道没有清洁工作及维修工程时,方可进入实验室,所以实验只能够在凌晨1时半至5时许期间进行[3]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