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苏帕雅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蘇帕雅萊
Remove ads

苏帕雅莱缅甸语စုဖုရားလတ်罗马化:Supayalat发音:[sṵpʰəjá laʔ];1859年12月13日—1925年11月24日),是缅甸的最后一位王后,统治曼德勒(1878年–1885年),生父母为敏东王和阿莱南道王后(意为“中宫”;又称为馨布麻茵或白象夫人)。英国人给她起了“汤盘”(Soup Plate)的绰号[1]。她嫁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锡袍,他在敏东王去世后于1878年成为贡榜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她最著名的事迹是策划了一场屠杀,杀害了80至100名皇室成员,以防止潜在的竞争对手篡夺锡袍的权力[2] ,尽管她一直否认对阴谋有任何了解,这可能是由她的母亲与部分大臣(包括总理Kinwon Min Gyi U Kaun)策划的[3][4]

事实速览 苏帕雅莱စုဖုရားလတ်, 缅甸首席王后 ...

锡袍王以依赖苏帕雅莱闻名。尽管锡袍是国王,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实际上是苏帕雅莱统治了这个国家。她和锡袍王掌权的血腥政变将她的名字与残酷、暴行和野蛮相关联。作为苏帕雅莱最大的成就,她在缅甸国王中首次并最后一次改变了多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并且从未允许提阿瓦接纳其他女性为妃子[3]。苏帕雅莱甚至处决了锡袍王的秘密妃子Daing Khin Khin,尽管她当时怀孕。[5]

缅甸历史上,苏帕雅莱因其自我、残酷和过度骄傲而被人们铭记,被视为国家陷入帝国主义者手中的罪魁祸首。她成为了一句缅甸谚语的具体体现:“一个女人可以毁灭一个王国”(မိန်းမဖျက် ပြည်ပျက်[6]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苏帕雅莱出生于1859年12月13日,出生地为曼德勒皇宫,原名Hteik Supayalat,是敏东王和馨布麻茵的三个女儿中的第二个女儿[7]。她是Supayagyi和Supayalay的同父异母姐妹。她被赐予了塔巴因(Tabayin)、曼勒(Manle)和后来的米达昂(Myadaung),因此被称为Myadaung的公主,并拥有Sīri Suriya Prabha Ratanā Devī(သီရိသူရိယပြဘရတနာဒေဝိ)的王室头衔。在曼德勒皇宫建立后,她成为敏东王的女儿中最年长的一个,位居首位。

馨布麻茵原本计划安排锡袍和她的长女Supayagyi结婚,而不是苏帕雅莱,但锡袍却宣布爱上了苏帕雅莱[8]

自封王后

Thumb
妹妹苏帕雅拉(Supayalay)、苏帕雅莱(中间)与国王锡袍坐在一起

敏东王的另外三位王后没有孩子,而在首席王后Setkya Dewi去世后,馨布麻茵变得更加强大。另一方面,锡袍是一位中级王后Laungshe Mibaya的儿子,但他学习了佛教经典,并接受了传教士马克斯博士的教育[9],成为敏东王最受宠爱的儿子之一。

1878年,锡袍在一次继位屠杀中继承了他的父亲。在敏东王生命的最后时刻,馨布麻茵在曼德勒宫廷变得更加优势。在假装敏东王想要与他的子女(其他王子和公主)告别的幌子下,馨布麻茵通过法令将所有年龄相仿的皇室成员(可能成为王位继承人)杀害,以确保锡袍和她最年长的女儿Hteik Supayagyi能够继承王位。

Thumb
国王锡袍和王后苏帕雅莱坐在曼德勒皇宫的狮子宝座上(Palin)

野心勃勃的馨布麻茵在让锡袍登基后,提议让Supayagyi成为他的王后,但在皇家婚礼仪式上,苏帕雅莱挤进去与姐姐一起受封为王后,打破了古老的习俗。她姐姐的婚姻从未被完全履行,据说苏帕雅莱是历史上首次迫使缅甸国王接受一夫一妻制的人,尽管锡袍后来也娶了她最小的妹妹Hteik Supayalay,也就是Yamethin公主[3]。苏帕雅莱19岁,锡袍20岁时登上了狮子宝座(Thihathana palin)。许多历史学家和媒体指责苏帕雅莱也策划了屠杀,但她否认这一点:

“当时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年纪太小,无法进行如此不人道的行为。屠杀一定是由大臣和官员组织的。”

——苏帕雅莱

她主张与英国开战,并一贯拒绝与他们进行任何和平进程。当U Kaung在穿越全球时时,他亲眼目睹了英军的强大。当他在皇家法庭上恳求锡袍避免与英国人发生冲突时,苏帕雅莱回答道:[10]

“这个老头子总是胆小。他应该穿上女人的htamein(长裙)。今晚送一条长裙和一块檀娜卡研磨石到U Kaung家。”

——苏帕雅莱

她抵制改革派大臣限制皇室权力的努力,特别是在与皇室开支有关的事项上。西方历史学家记录下,苏帕雅莱王后经常用大量的金子和珠宝慷慨奖赏她最喜欢的仆人、宫廷音乐家、舞者和表演者。[11]

“她经常慷慨地奖赏她喜欢的人,而且在这样做时,她会命令受到赏赐的人每只手都拿着一把珠宝。”

——《塔伽达战争》(第65页),苏帕雅莱
Remove ads

流亡

Thumb
被流亡的苏帕雅莱王后和皇室一家所流亡的拉特纳吉里砖宫

第三次英缅战争中,锡袍被英国击败并迫使退位,他们的统治持续了七年。1885年11月25日,他们被车盖着带走,离开曼德勒皇宫,经过英国士兵和哀号的臣民所排列的街道,走到伊洛瓦底江边,一艘名为Thuriya(太阳)的蒸汽船在那里等候。锡袍当时27岁,而苏帕雅莱为26岁。

苏帕雅莱从未失去镇定,据说她曾向路边的英国士兵要火光来点一支缅甸雪茄抽。[2][12] 她当时怀孕,与丈夫、两个女儿、两个姐妹和母亲一起,其余的随行人员都步行跟随。士兵们将她昵称为“汤盘(Soup Plate)”,在绑架行动中的混乱和匆忙中,一些皇冠上的宝石消失了,其中包括一颗叫做Nga Mauk的大型红宝石,斯莱登上校坚持将其交出作为保管。[4][13] 锡袍于1911年看到了一个机会,当时乔治五世国王访问印度,他写信要求归还缅甸皇冠上的宝石,但只收到一封回信,表示斯莱登上校已于1890年去世。据信Nga Mauk后来出现在英国皇冠上最大的红宝石,被负责看管该红宝石的Kyundaung公主认出。[14]

1885年12月10日,皇室家族(不包括母亲馨布麻茵和姐姐Supayagyi,他们被送到土瓦)被带到马德拉斯,他们的第三个女儿在那里出生。隔年四月,他们被转移到西海岸的拉特纳吉里,无法再俯瞰孟加拉湾对着他们被迫离开的土地。苏帕雅莱在1887年生下她的第四个和最小的女儿;直到1911年,当政府建造了锡袍宫,他们才得到与他们的地位相称的适当住所。1914年,根据缅甸的习俗,皇室公主进行了耳环穿孔仪式(နားသွင်းမင်္ဂလာ nahtwin mingala)。一些家庭成员、宫廷官员和表演者,包括著名的Sein Beida乐团和来自缅甸的竖琴手Deiwa Einda Maung Maung Gyi,获准参加了这个仪式。尽管苏帕雅莱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但他未能在婴儿期幸存,她还丧失了另一个女儿。

Thumb
苏帕雅莱与国王锡袍的四个女儿Myat Phaya Galay、Myat Phaya Gyi、Myat Phaya Lat、Myat Phaya

国王锡袍和苏帕雅莱的四个女儿分别为:

1. Hteiksu Myat Phaya Gyi(1880-1947)与宫殿的一名印度门卫结婚。她有一个女儿叫Tu Tu。

2. Hteiksu Myat Phaya Lat(1882-1956)与缅甸朝臣Khin Maung Lat结婚;这两个婚姻都未得到皇室父母的批准。

3. Hteiksu Myat Phaya aka Madras Supaya(1886-1962)与她的母亲一起返回缅甸,并与Kanaung Mintha的孙子结婚,他是她的曾伯祖父,也是敏东王的兄弟。

4. Hteiksu Myat Phaya Galay(1887-1935)是最年轻和最聪明的,精通英语,担任皇室家族的发言人,以一份名为Sadutta thamidaw ayeidawbon sadan(第四个皇室女儿危机文件)的文件表达他们的不满;她被殖民政府送到毛淡棉居住,并在那里度过余生。

重回缅甸

她的姐姐Supayagyi在过去没有生育子女的情况下,照顾她的四个皇家侄女,并于1912年去世。锡袍王于1916年在流亡30年后去世,享年58岁。苏帕雅莱无论如何都为将丈夫的遗体带回缅甸进行适当的葬礼仪式而奋斗,但徒劳无功。她拒绝将姐姐和丈夫的遗体交给当局,他们最终以武力将遗体带到拉特纳吉里于1919年进行葬礼。[4]王后虽然没有参加葬礼,但她派遣了两位皇室公主参加了葬礼仪式。锡袍王和苏帕亚莱的坟墓后来与1947年去世的帕Pahtama thamidaw(第一皇媳)的坟墓一起。

Thumb
Myadaung修道院

苏帕雅莱于1919年返回仰光,被限制在家中软禁。她从未被允许离开家,警察始终对她的住所进行监视。在受限于住所的期间,苏帕雅莱维护了缅甸宫廷的悠久传统,王后身处在客人之上,侍从们趴在房间地上用肚子滑动。她以养老金生活,她最亲密的顾问是伟大的作家和民族主义领袖Thakin Kodaw Hmaing,他因她对抗殖民主义的坚定立场而敬重她,在九岁时目睹了皇室的覆亡和在曼德勒被绑架的情景。[3][15]

在苏帕雅莱返回缅甸时,该国正处于民族主义热潮之中。她成为反殖民和民族主义情绪的焦点。Hmaing与其他民族主义者共同创立了保护王后委员会。该委员会向英国政府施压,改善苏帕雅莱的生活条件并提供她一小笔津贴。Hmaing是Myadaung修道院的寄宿生,该修道院是王后建造的,但她从未有机会进行开幕仪式(yeizetcha,字面意思是“倒水点滴”,为了请求土地女神帕媚托拉尼见证这个善行),因为修道院刚刚完工。

苏帕雅莱一直蔑视英国的统治,从未认为自己受制于英国人,她认为英国人夺走了她的王国的所有财富和财富。她拒绝使用英国产品,也不与她国家的殖民统治者有任何联系。只有少数英国游客受到她欢迎,其中包括英国作家Noel Whiting,他对缅甸民族主义事业表示同情。

Thumb
仰光Shwedagon Pagoda路的苏帕雅莱陵墓

她在1925年去世,就在她66岁生日前夕,死于心脏病发作。尽管殖民政府宣布她的葬礼当天为国定假日,但皇室家族要求将她埋葬在曼德勒的请求也被拒绝。然而,她的葬礼仍然按照缅甸王后的身份举行,由Yaunghwe和Thibaw的Saophas组织,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她的遗体被放置在八把白色皇家雨伞下保护着,有90位佛教僧侣和英国总督Harcourt Butler爵士在场,以及一支骑警的仪仗队护送,并进行了30次礼炮敬礼。

苏帕雅莱被埋葬在仰光Shwedagon Pagoda路附近的Kandawmin花园陵墓中,位于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母亲Khin Kyi和前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墓地之间。 [15]

Remove ads

人物评价

对于苏帕雅莱的形象,有不同的诠释和观点存在。在缅甸的历史和文化中,对苏帕雅莱的评价存在着分歧。

一些观点将苏帕雅莱描绘成一位具有强烈意志和领导能力的女性,她在面对英国殖民统治时展现了抵抗和反抗的精神。这些诠释强调她作为缅甸民族主义运动的象征,对缅甸独立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然而,也有观点将苏帕雅莱描绘成一位权力欲望强烈、毒辣和残酷的女性。这些诠释强调她在贡榜王朝统治期间对政敌和反对势力的镇压。

影视形象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