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卡洛夫手枪

一种半自动手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卡洛夫手槍
Remove ads

马卡洛夫手枪(俄语:Пистолет Макарова罗马化Pistolet Makarova,分别简称为ПМ和PM)是一种俄罗斯制的半自动手枪,由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马卡洛夫研制。此枪在1952年至1991年期间为苏联军队的制式手枪[1]

事实速览 马卡洛夫手枪, 类型 ...
Remove ads

历史

在1948年,苏联军事专家尼古拉·马卡洛夫发现手枪在战场的使用比率极低,它们的主要用途是给军官或高阶将领自卫,其中托卡列夫手枪的火力又过于强大,且其体积过大而显得不方便,加上单动式扳机已经过时,于是便根据苏联军方的要求研制一款新的半自动手枪以取代已经落后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托卡列夫手枪[2]。为此,尼古拉·马卡洛夫以德国二战时期的瓦尔特PP手枪作为基础,并把枪身扩大以对应9×18毫米马卡洛夫枪弹英语9x18mm Makarov,其成果就是马卡洛夫手枪。

为了简化生产和节省成本,马卡洛夫手枪以简单的直接自由枪机运作,而其发射的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亦是唯一能够配合这种运作原理的最大威力和最安全的弹药。虽然此枪的公称口径为9毫米,但其弹头实际直径却是9.22毫米,比起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的弹壳更寛和更短。故此一旦战争爆发,北约华约双方的军队并不能互相交换手枪弹药使用[3]

第一批马卡洛夫手枪于1949年投产并试装苏联军队。由于试用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该枪于1949年底暂时停产并进行技术改进,1951年底被正式批准量产,最终于1952年9月恢复生产,正式成为苏联军队的制式装备,主要原因是此枪结构简单,运作部件少,便于生产及具备合理的停止作用,合乎经济成本效益。

此枪在列装苏联军方之初主要装备少校以上军官,因此亦被称为“校官手枪”,直到1960年代后期完全替换苏军一线部队中剩余的所有TT手枪,之后一直在苏军和苏联警察中服役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而至今俄罗斯及多个前苏联国家仍然广泛使用这种手枪,但会被完全取代亦只是时间问题。1957年后,苏联开始向部分华约国家(如阿尔巴尼亚)和其他东方集团国家(如蒙古人民共和国古巴)输出马卡洛夫手枪,成为这些国家军队的制式手枪之一,其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8)、中华人民共和国(1959)和保加利亚(1975)三国获得授权自行生产。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保加利亚等国仍然在生产马卡洛夫手枪用于出口海外民用市场,因而在美国,马卡洛夫手枪也是一种相当流行的隐蔽携带英语Concealed carry枪械。

在2003年,俄罗斯开始以MP-443手枪取代马卡洛夫手枪,然而由于财政问题和事实上马卡洛夫手枪的库存数量庞大,所以最终并未大量取代。直至2012年,大量的马卡洛夫手枪仍然在俄罗斯军队和警察部队中服役,而越南、多个前东方阵营第三世界国家至今也继续以马卡洛夫手枪或其仿制型作为制式手枪。另外马卡洛夫手枪也是一些犯罪组织、非正规武装势力和恐怖组织最常使用的手枪之一。

Remove ads

设计

马卡洛夫手枪为一种使用固定枪体连枪管和直接自由枪机运作的中型手枪。在自由枪机设计当中,唯一会使套筒闭锁的就只有复进簧。而在射击过程当中,其枪管和套筒并不需闭锁。自由枪机为一种简单的作动方式,它亦比起许多使用后座式、倾斜式和铰接式枪管设计的手枪有着更高的精确度,然而由于套筒重量较高,所以亦有所限制。而9×18毫米本身亦是一种实用于自由枪机的手枪子弹,因为它从一支中等重量和尺寸的手枪上产生的枪口动能达到了可敬的水平。

以当今的美国商业手枪标准来说,马卡洛夫手枪被认为是较为沉重的,尽管它有着紧凑的枪身。其主要原因是自由枪机式手枪会利用其沉重的套筒提供的较大惯量来延迟开放枪膛,直至内部压力已下降为安全水平为止。另外,尽管许多威力更大的弹药已适用于自由枪机式手枪,马卡洛夫手枪仍然普遍被认为是一种设计原素较为平衡的手枪。

马卡洛夫手枪具有一根没有击针弹簧和击针阻块的自由浮置式击针。这种设计使手枪在意外碰到枪口时会有机会导致走火。而其设计师马卡洛夫则认为以其击针的质量并不足以构成重大危险。马卡洛夫手枪的保险装置被启用后会阻塞以图接触击针的击锤,并令手枪的扳机压力变大。

若用户妥善使用的话,马卡洛夫手枪可以具有相当出色的安全性,并能防止因无意的扳机压力而导致的走火。例如:在把手枪放进枪套的时候。然而,其沉重的扳机压力亦降低了其射击精确度。保加利亚生产的马卡洛夫手枪已被准许在美国加州出售,并通过了州政府规定的安全性测试。

马卡洛夫手枪有着简单和经济的零件,而且亦不易损坏和能够以少许工具就能完成更换。有别于其前任者托卡列夫手枪,马卡洛夫手枪能够更简单地完成野战分解,并不需以任何工具就能重新组装。而整个过程亦不需花上一分钟。

Remove ads

操作

马卡洛夫手枪为单动/双动式扳机设计。在完成装填和上膛后,此枪能够在击锤扳起和锁上保险的状态下携带。若要开火,用户需把位于套筒上的保险装置调到“待发”的位置,然后再扣扳机。在双动模式时,射手在打第一枪,扣动扳机的同时会使击锤扳起,故这一枪所需的扳机压力较大。而随后的射击则会透过其自由枪机的循环而完成抛壳、重新上弹和令击锤重复扳起的过程。而在单动模式时其扳机压力则较少。

马卡洛夫手枪为一种半自动手枪,其射速取决于射手每次扣扳机的速度。射击后弹壳会在射手右方和后方抛出约18—20英尺远。在锁定保险的时候,手枪的击锤会同时扳起。这是因为其保险装置具有一块阻铁,它会妨碍击锤撞击其击针,所以才能够安全的让击锤扳起来。

马卡洛夫手枪的标准弹匣容量为8发,在打完最后一枪后其套筒会处于锁定开放状态,以完成空仓挂机的作用。而在换上一个装弹的弹匣后,射手需把位于枪身左边的套筒释放装置推下或直接把套筒向后拉以把第一发子弹推进膛室。当然射手亦可选择单发装填。马卡洛夫手枪的弹匣释放钮位于握把底部,这是为了阻止弹匣意外掉出而设。

衍生型

马卡洛夫手枪在冷战期间被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生产。除了苏联以外,东德保加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国也有生产。而在两德统一以后,数千枝来自前东德政府的马卡洛夫手枪也有少量的被德国采用。

Thumb
PMM手枪
  • PMM:1994年起生产的PM现代化改进型。主要改进之处为:使用了更大的套筒,加强复进簧,使其能够发射膛压更高的改进型马卡洛夫手枪弹(初速达到400米/秒),弹匣容量增加到双排12发、把原来形状纤细的握把改成可以适应较厚弹匣的形状,握把嵌板也作了改进。尽管销量并不高,目前已获俄罗斯军方和特种部队所采用。
  • PB微声手枪:以马卡洛夫手枪作基础研制的微声手枪,于1967年正式被苏联的军事情报人员(如:克格勃)及特种部队所采用。
  • TKB-023:测试型,使用聚合物枪身以减低重量和生产成本,但最终却没有被采用。

非制式型号

  • Izh-71:外销型,发射.380 ACP英语.380 ACP枪弹。
  • Baikal-442:外销型,发射原枪的弹药,并有固定或可调瞄准具。
  • MP-654K:发射4.5毫米口径钢珠的气动手枪版本。

外国生产型号

Thumb
苏尔-M手枪
  • 西蒙逊英语Simson (company)苏尔-M:东德仿制的马卡洛夫手枪。国家人民军自1957年从苏联引进马卡洛夫手枪后,于1958年起自行生产,逐步取代过时的P1001手枪,直至1965年停产,其产品质量高于苏制原版马卡洛夫。该枪与早期版本马卡洛夫相同,在套筒左侧有10条防滑纹路,右侧有17条防滑纹路,而非1984年后版本的两侧皆为13条防滑纹路;与原版马卡洛夫最明显的区别为其黑色握把,上无星标和枪绳挂点。其皮制枪套亦与苏联原品有所不同。
Thumb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早期型马卡洛夫手枪,59式手枪与之完全相同
  • 59式手枪:中华人民共和国仿制的马卡洛夫手枪,有时亦被称为“红星手枪”或“小砸炮”。由于先前仿制东德P1001手枪的52式手枪工艺品质不佳而被撤装,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55年起开始试装苏联赠予的少量马卡洛夫手枪以逐步取代52式手枪,并于1957年正式引进这一型号,主要装备团级以上军官,最终于1959年起根据苏联提供的伊热夫斯克原厂图纸和设备在626兵工厂自行生产,与此同时仍继续获得苏联方面供应马卡洛夫手枪直至1960年代中期中苏交恶致两国彻底中断一切往来为止。由于获得的苏联原厂零件较少而很快在1960年左右消耗完毕,随后便因苏联于1961年正式撤销一切对华援助而无法继续获得苏方供应原材料,因此自1960年底至1961年出厂的产品工艺不佳,最终于1962年调整生产工艺后继续生产至1963年5月底为止,但整体质量仍不及苏制原版马卡洛夫和1959年出厂的首批产品。该枪与早期版本马卡洛夫相同,在套筒左侧有10条防滑纹路,右侧有17条防滑纹路,而非1984年后版本的两侧皆为13条防滑纹路,其握把除与原版马卡洛夫相同的带圈五星图案的版本外,还有五星盾牌(主要装备警察和公安部队等执法部门)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主要装备军方)两种图案的版本。由于早期不熟悉双动/单动式击发的概念,部分最初出厂的产品握把后沿相比原版马卡洛夫手枪窄约3毫米,导致手感不佳。其皮制枪套与苏联原品基本相同,其中个别产品缝有绒面内衬。该枪总产量超过10万支以上,与先前获得的苏制原版马卡洛夫手枪一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警察中服役,同时亦用于对外军援(如越南)。该枪在解放军中同马卡洛夫手枪在苏军中刚刚装备时一样,主要装备少校(营或团一级)以上军官,其余主要装备公安和海关等执法部门。由于此枪具备体积较小、结构简单、性能优秀等特点,中国军警各单位对该枪评价颇高。北方工业至今仍然有生产外贸用的马卡洛夫样式手枪。越南人民军使用的大多数马卡洛夫手枪皆为59式,在越南当地被称为“K59”,并于2015年起仿制出当地型号“SN9S”,其产品质量较为粗糙。
  • 保加利亚仿制版:保加利亚仿制的马卡洛夫手枪,自1975年起投产,其产品质量较为粗糙,为生产数量最多的马卡洛夫手枪外国生产型。该枪与早期版本马卡洛夫相同,在套筒左侧有10条防滑纹路,右侧有17条防滑纹路,1988年起改为与1984年后版本的马卡洛夫相同的两侧皆为13条防滑纹路。
  • 66式手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仿制的马卡洛夫手枪。

另外,不同于三个华约成员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大多数其余东方集团国家直接采用马卡洛夫手枪,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三国只引进了9×18毫米马卡洛夫枪弹,而手枪则进行自行研制。其中有匈牙利的FEG PA-63、波兰的FB P-64英语FB P-64P-83 Wanad手枪。尽管这些手枪在外观上与马卡洛夫手枪相似,并使用相同的弹药,它们更被一些美国枪械零售商在枪展上标记为“波兰马卡洛夫”和“匈牙利马卡洛夫”。然而,这些手枪与马卡洛夫手枪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相同的只是它们均以瓦尔特PP手枪作基础。而同为华约成员国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则并未引进马卡洛夫手枪或自行研发同口径的半自动手枪,其引进的唯一一款9×18毫米口径手枪为全自动的斯捷奇金冲锋手枪。

基于市场上的需要,许多经改装过的零件已可供马卡洛夫手枪使用。

Remove ads

使用国

Thumb
击发中的马卡洛夫手枪
Thumb
使用马卡洛夫手枪的俄罗斯士兵
Thumb
由北方工业生产,用作外贸的.380 ACP口径59式手枪
Remove ads

非国家团体

  • 佤邦联合军:采用型号为中国仿制版本59式及早期版本PM,为越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给缅共的库存

前使用国

登场作品

Remove ads

电视节目

电子游戏

  • 2018年—《里世界远足》:该枪为主角仁科鸟子在里世界拾获,随后将另一把递交给同为主角的纸越空鱼,此后用作两人主要的副武器。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将储存的部分马卡洛夫手枪改装为二氧化碳气枪,命名为‘654k’出售,广受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的玩家群体欢迎。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