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世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世莉(1959年6月14日—),台湾女艺人。以傻大姐形象和比例佳的双腿闻名。
多年来坚持不婚,感情世界极度低调[1]。因为身为家中唯一男丁的哥哥早逝,基于延续马家香火的想法,将二姐的儿子过继给未婚的马世莉扶养[1]。
演艺经历
其父是在1949年随着中华民国国军来台的士兵,当时一家七口住在台北市忠孝东路五段的眷村[2]。当时每户能够拿到的国家配粮少,因为不够吃,其兄便带着四个妹妹,走30分钟到松山慈祐宫吃救济饭,但一户也只能领五份且不是天天有;马世莉的父母总是自己挨饿,让孩子们去吃[2]。而即使有配粮和救济饭,但遇到需要现金时就无法应付。
其母当时常带着孩子到天桥排队,等著临时工的空缺;也曾到肥皂工厂当女工,成天浸泡在强碱中,因此双手得到严重的皮肤病。才上小学的马世莉看到妈妈的双手,心里非常伤心,上国中后就自己去蜜饯工厂打零工,希望能够让父母过得好[2]。
直到马世莉就读育达商职,因为大姐在当时有名的“大使酒店”担任会计,常在课后去歌厅找大姐的马世莉,看着舞台上来来去去的大明星,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上舞台唱歌,更希望能进演艺圈赚钱养家[2]。即使家人反对,马世莉还是决定闯进演艺圈努力打拼。
于是在尚未毕业之时,马世莉到处参加歌唱比赛,虽然都能比进决赛,但总因为紧张失常始终没得到签约机会。直到18岁的她参加华视歌唱大赛,虽然又没得奖,却得到进演艺圈的机会,因为:时任华视总经理的梁孝煌在电视上看到马世莉,交代华视的人与她联络[3]。
Remove ads
即使是贵人将马世莉带进演艺圈,但马世莉都有把握入门后的每个机会。像在1970年代,综艺节目需要穿插净化歌曲,知名歌星并不喜欢唱,而因为梁孝煌夫妇的介绍,马世莉全接下,况且一集的车马费在当时也算不错。
只是马世莉当时体态太过丰腴,甚至被导播批评[3],而在华视上一轮通告后,没有节目再请她唱歌。为此,马世莉花一年时间减肥,同时也学唱歌和表演,终于从60公斤瘦到48公斤[3],加上更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镜头前表现大方,甚至自信秀腿。
除了主持约不断,马世莉也接到当时最夯的歌厅秀邀约。接到第一档秀的价码是新台币2000元,连续唱4天就有8000元。之后马世莉欢天喜地的捧著现金回家给母亲,她觉得这是赚钱的好机会,便积极到处接秀;而酬劳是当场给现金,当时所赚的钱之盈余统统给妈妈管理,自己绝不动用。1983年好不容易存下一小笔钱,并拿出30万元现金加贷款250万元,买下天母的一间房子,登记在母亲名下[3],实现让父母过好日子的心愿。
因为每个月都得支付房贷,马世莉更是拼命工作,几乎每天跟着两位助理,南来北往的跑遍大大小小歌厅秀,先是在主秀登台前唱歌串场,后来则在大歌星档期衔接不上时担任主秀。在巅峰时期,马世莉一天要唱八场,一年唱300天以上。常常是早上工地秀结束后,匆匆赶赴歌厅唱下午场,晚上再继续唱到凌晨。
除了唱秀场,此时的马世莉亦有上电视节目通告。
因为当时的工地秀亦相当热门,马世莉成为胡瓜的固定班底,上电视、跑工地秀。跑工地秀自然认识很多建商,有一次在大家怂恿下在桃园县买房子。马世莉一口气就买2户共1000万元,用30个月的时间还清贷款[4]。出售时没有帮马世莉赚到什么钱,但从此马世莉开始用买房子逼自己存钱。
Remove ads
赶场作秀的忙碌生活大概持续十年。1990年代随着第四台解禁、歌厅秀没落,马世莉属于当时少数成功转战电视圈的艺人。然而过去赚的钱也没挥霍,因为困苦的童年使她特别珍惜赚来的每一块钱。
但有阵子因为家务开支减轻,接秀高峰期钱赚多又快,马世莉开始养成挥霍的坏习惯。虽被朋友和妈妈叨念过,但马世莉完全听不进去。直到1994年的过年期间收到信用卡账单,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在一个月内刷200多万元[5]。吓了一大跳的她,自此开始节制消费,后来换屋还缩小更衣室空间,把多余的衣服送给电视台员工[5]。
至今马世莉已参与许多戏剧演出及节目主持,并上过许多节目的通告。
个人生活
马世莉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
其父是荣民。在2001年因为脑瘤压迫神经,开刀失败导致下半身行动不便,需坐轮椅[6]。刚开始马世莉在桃园县南崁买下百坪独栋透天厝、请菲佣就近照顾,平常没事也常探望父亲;但家中菲佣屡屡偷跑,遂将父亲送去给香港的大姐代为看护,每月支付新台币十万元看养费,并往返港台两地。父亲在2006年9月底因感冒引发肺部感染过世[6]。
主持作品
Remove ads
演出作品
Remove ads
奖项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