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家庄
苗栗縣通霄鎮的馬姓聚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家庄,是位于台湾苗栗县通霄镇枫树里的马姓聚落,因中华民国第12—13任总统马英九的远祖与聚居于该地的马姓宗亲祖籍同样来自陕西省扶风县,而被马英九视为其“第二故乡”、“在台湾的家乡”[1],并自1994年开始每年固定前往祭祖,使该村落于苗栗在地稍具知名度,一度成为“热门观光景点”。[2]
概要
通霄马家庄有四座传统建筑,依门牌编号分别位于枫树里6邻68号、69号、71号以及72号,在地马氏宗亲祖籍广东省陆丰县方角都南坑秋冬尾,开台祖马芳捷于清乾隆11年(1746年)渡台定居于竹南镇,至第三代马德煌时迁居通霄镇,世代务农、经商。来台第三代祖马德煌终身未有生育,其抱养张姓族人的四名子嗣延续香火,老幺马振水迁往枫树窝谋生,为枫树窝马家庄的始祖。马振水育有三子,幼子马三仁早逝,长子马三和与次子马三明派下后人俗称为“大马”和“小马”,现今村庄第68号宅第为长房“大马”马三和派下的公厅,其余为“小马”马三明派下宅第,四座建筑均建于日治时期大正年间,建物均坐东朝西、由南至北依序排列,除正身前檐墙,大部分建材与格局样式皆大同小异。[3]
大马公厅“扶风堂”为传统客家三合院建筑,正身三开间,左、右各有两落横屋,内、外院埕以围墙相隔,屋身为泥砖墙,顶覆红瓦,台基比内埕垫高一尺,外墙下段由石块砌成,中段砌有泥砖、外贴薄砖,上段以石灰粉刷。正厅门框由清水砖砌成,门楣上书有堂号“扶风堂”,边上略加彩饰,两侧书有门联,内部墙面以水泥粉刷,未作任何装饰,神桌中央祀镜屏妈祖及观音画像,右侧供奉祖先牌位。两侧横屋以卵石为墙基,上为外贴薄砖的泥砖墙,外观朴实。[3]
1991年马英九与通霄马家庄第21代、时任中央警察大学教授马传镇会面交谈后,受马传镇之邀前往通霄马家庄,马英九发现马家庄的先祖与他家一样都来自中国陕西扶风,遂于1994年起每年农历大年初二前往与通霄马家庄乡亲一起祭祖,近30年来仅2018年缺席。马英九任总统时,于农历大年初二祭祖后会发送红包,吸引大批各地民众前来领取,排队人潮动辄上千人。[4]据宗亲马永丰陈述以及苗栗县政府调查考究,虽马英九与马家庄先祖同根,但分属不同派下,并无直线血缘关系;两者皆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后裔,马英九是马援的第71代孙[5],其先祖是由陕西扶风迁至湖南省后至马父马鹤凌才落籍台湾;马家庄的先祖则是由陕西扶风历经数次迁徙后到广东,之后定居在台湾。[2]
争议
- 2009年,时任苗栗县长刘政鸿在相距不到一公里处耗资新台币1亿7000万元开辟联外道路并斥资约新台币9000万元打造“马英九奋斗馆”,简称“马奋馆”,规划在馆中记录马英九从小到大的成长、求学、从政等人生历程,并陈列昔日穿过的衣物、常看的书籍,贩售与马英九有关的纪念品引发拍马屁风波[8][9],紧急改名为“族群融合馆”,以“马家庄游客服务中心”名义营运,建造“文物展示馆”及“农特产品展售馆”,两馆的建造费各约4千万元,其中“文物展示馆”将陈列马英九总统相关文物及马家庄在地文化产业与百家姓源流史专区。[10]后因门可罗雀而闭馆。2014年,该馆由民间厂商有机农场业者以每月新台币5万元租下改名为“回乡驿站”,但生意依旧惨淡宛如蚊子馆。[11]
- 2024年,王定宇引述新闻指出,苗栗县政府当年为了拍马屁,县府文化观光局于2008年编列新台币98万元委托陈运栋文教基金会展开“马英九总统与苗栗县通霄镇枫树里马家庄的源流稽考研究计划”,传出到中国遍翻族谱等考察结果,结论是“没有血缘渊源、没有关系”。[1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