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巷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巷厅是清朝福建省泉州府所隶的散厅,析自同安县,是泉州府所隶的县级行政区中惟一一个散厅。中华民国建立后并回同安县,今属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翔安区。
历史
马巷厅之地于宋时已有绥德乡的建制,并下分翔风里、民安里、同禾里三里[1]:82-84。南宋建炎年间,同安县一带设通判军州事,庆元年间改添差通判军州事,大明洪武年间再改通判,大清沿袭之。雍正七年(1729年),通判自泉州府城右移驻安海,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移驻金门[1]:68。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七日(1774年8月23日),时任闽浙总督钟音上奏请求将翔风里、民安里、同禾里三里内五十八保划予金门通判[注 1],并将金门通判移驻马家巷,而该等地方连同金门通判原辖之十保自同安县析出为一独立行政区[1]:48-51。金门通判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移驻马家巷[1]:68,而清高宗于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1776年8月12日)朱批准钟音所奏,马巷厅正式成立[1]:56, 60。中华民国建立后实行废府、州、厅改县,马巷厅因而被撤销,并回同安县[2]:25,而同安县则派遣马巷县佐驻马巷管理原马巷厅之地[2]:239[3]。马巷厅之地今属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翔安区[1]:31-38。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马巷厅辖域东至小盈岭二十里界南安,西至下崎头𬇞洲港十二里界县治,南至澚头三十里大海,北至白灰宫二十里界县治,东南至老岭二十里界南安至浯洲料罗六十五里界大海,西南至柏头十五里界大海,东北至黄岗二十里界溪,西北至三忠宫大路石桥十二里界溪[1]:73, 74。
马巷厅下辖三里、十五都、直辖十保[1]:81-84,其中各里、都共下辖五十八保[注 1],而金门通判原辖之十保则不隶属于任何里、都[1]:81。
Remove ads
志书
云南省阿迷州举人万友正新任马巷厅通判时曾纂修《泉州府马巷厅志》,并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惟浙江省平阳县监生丁惠深于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就任通判时,原本已残缺不全,今原本已佚。丁惠深原欲再修新厅志,惟未能如愿,后于光绪八年(1882年)四月再度赴马巷厅任职后广蒐厅志旧本,补原有缺集为一编,并于光绪九年(1883年)予以重刊。厅志后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黄家鼎校刊。[4]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