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Macrobius)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北高地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1],其名称取自古罗马作家、语言学家、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暨音乐理论家安布罗·奥勒留·狄奥多西·马克罗比乌斯(公元五世纪),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描述

该陨坑西、东、南三面分别毗邻更小的蒂斯朗陨石坑、埃斯克朗贡陨石坑和弗雷德霍姆陨石坑,东北邻接仁慈湖西南边沿,往东南则坐落了危海[2]。
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21.26°N 45.97°E,直径62.79公里[3],深约2.73公里[1]。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外观轮廓大体圆状,其南北二端壁顶部分坍塌凹陷,西南侧坑壁横跨了醒目的小卫星坑“马克罗比乌斯 C”,但其余部分坑壁则相对完好,未受到明显的磨损侵蚀。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在施罗特亮度表中的亮度等级为6°,坑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1230米[1],内部容积约3386公里3[1]。坑内地表崎岖坎坷,散布有众多的山丘,中心点偏东坐落了4-6座高达1600米的中央峰群[4]。
Remove ads
卫星环形山
按惯例,将在月图上靠近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的小陨坑中心点旁放置字母来对它们进行标记。

下列陨石坑已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命名: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