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骆秉章

清朝官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骆秉章
Remove ads

骆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37岁时改名秉章,字吁门,号儒斋广东广州府花县人,后期政治家、军事家、儒生、文学家、书法家、湘军将领,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四川总督,谥“文忠”。

事实速览 骆秉章, 爵位 ...

生平

骆秉章父珝元,号诚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骆秉章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炭步镇华岭村。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其座师穆彰阿,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银库,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贵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抚。

咸丰二年(1852年)夏,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并令用炮轰击,其事未平,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太平军围攻八十余日不能克,萧朝贵亦死于此役)而复职。咸丰三年(1853年)支持曾国藩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1],左宗棠说:“所计画无不立从。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一时传为佳话。

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求救。骆秉章派鲍超赴湖北,以彭玉麟继其后。咸丰六年(1856),曾国藩告戒其弟曾国荃要“一听骆中丞、左季兄之命,敕东则东,敕西则西!”潘祖荫曾言:“楚军之得力,由于骆秉章之调度有方,实由于左宗棠之运筹决胜”[2]。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总督,镇压云南蓝朝鼎领导的起义势力,解绵州之围,杀四万余人。赏加太子少保衔。

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拢子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不忍全军饿死,写信给骆秉章,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骆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视事。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不久旧病复发,死于任所。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Remove ads

遗迹

Thumb
骆秉章像

工书法,佛山市博物馆藏有《楷书联》,他在佛山园林建筑撰有“群星草堂”匾额。骆特别是画梅着称

注释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