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真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真行(627年—684年10月15日),字处道,出身于渤海高氏高岳曾孙,高劢之孙,凌烟阁功臣高士廉第四子,高履行的弟弟。

高真行四岁时,封为乐安公,拜通事舍人,贞观十七年(643年)加朝散大夫,行通事舍人,转任左卫率府郎将、尚乘奉御,永徽初年,为沁州刺史,时年二十二岁。显庆三年(658年),改授延州刺史,显庆四年(659年),被表兄长孙无忌牵连,被贬为文州刺史麟德元年(664年),加中大夫兼德州刺史,乾封元年(666年)加通议大夫守贝州刺史,总章元年(668年)转任都督代忻朔蔚四州诸军事、代州刺史,总章二年(669年),检校单于大都护府长史,咸亨元年(670年)加正议大夫、都督幽易妫檀平燕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上元三年(676年),恩诏追入授右骁卫将军,拜右卫将军。

调露二年(680年),长子高岐时任东宫典膳丞,与章怀太子李贤谋逆有牵连,唐高宗将高岐交给高真行,让高真行教训责罚。高岐一进门,高真行先用佩刀刺他咽喉,高真行的五弟户部侍郎高审行又刺他腹部,高真行哥哥高履行的儿子高琁又砍下他的脑袋,并抛弃在路上。唐高宗听说后,很不高兴,贬高真行为睦州刺史,贬高审行为渝州刺史。文明元年(684年)为潮州司马,九月初二日(684年10月15日)在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旅舍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Remove ads

子孙

  • 高岐(高政),典膳丞
  • 高峤,司门郎中、湖州司仓
  • 高峻,殿中丞、蒲州长史
    • 高迥余杭
      • 高彪,著作佐郎、崇贤馆学士
      • 高熊和州刺史
      • 高象魏州别驾
        • 高重,字文明,检校户部尚书、渤海县子
          • 高元经,河南兵曹参军
          • 高德明,大理评事
          • 高光庭,右金吾,胄曹参军
          • 高由庚华州参军
          • 高公衡,河中观察支使
            • 高育,字全之
  • 高嵊,祠部郎中
  • 高岫,右卫郎将
    • 高态,嫁唐朝议郎、前行婺州义务县令窦某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