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鸥嘴噪鸥

鸥科噪鸥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鸥嘴噪鸥
Remove ads

鸥嘴噪鸥学名Gelochelidon nilotica,台湾作鸥嘴燕鸥鸥科噪鸥属鸟类。这种燕鸥分布广泛,在欧洲、亚洲、西北非和美洲的零星地区繁殖。澳洲鸥嘴噪鸥之前被视为其一个亚种。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埃及[1]

事实速览 鸥嘴噪鸥,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类

鸥嘴噪鸥于1789年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在他对卡尔·林奈自然系统修订和扩展版中正式描述。他将鸥嘴噪鸥与其他燕鸥一起归入燕鸥属(Sterna),并创造了双名Sterna nilotica[2]格梅林的描述基于英国鸟类学家约翰·莱瑟姆于1785年在他的书籍《鸟类概况》(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中描述的“埃及燕鸥”。[3] 莱瑟姆的描述则是基于1757年由瑞典博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哈塞尔奎斯特发表的记录。[4]基于2005年发表的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鸥嘴噪鸥被移至重新启用的噪鸥属(Gelochelidon)[5][6][7]该属由德国动物学家阿尔弗雷德·布雷姆于1830年引入。[8]属名结合了古希腊文gelaō,意为“笑”,和khelidōn,意为“燕子”。种小名nilotica来自拉丁文niloticus,意为“尼罗河的”。[9]

鸥嘴噪鸥有五个亚种被认可:[7]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Eggs, Collection Museum Wiesbaden

这是一种相当大且强壮的燕鸥,体型和外观与白嘴端凤头燕鸥相似,但其短而粗的类鸥、宽大的翅膀、长腿和结实的身体使其特征明显。夏季成鸟具有灰色的上体、白色的下体、黑色的头冠、强壮的黑色喙和黑色的腿。叫声具有典型的ker-wik。体长33—42 cm(13—17英寸),翼展76—91 cm(30—36英寸)。[12][13] 体重范围从150—292 g(5.3—10.3 oz)起。[14]

冬季时,头冠会消失,并且会出现类似弗氏燕鸥黑头鸥的眼周暗斑。幼年鸥嘴噪鸥的面罩较淡,但外观与冬季成鸟大致相同。

幼年白嘴端凤头燕鸥的喙较短,常被误认为鸥嘴噪鸥,特别是在鸥嘴噪鸥不常见的地方,如北海海岸。

分布与栖地

鸥嘴噪鸥在世界较温暖的地区繁殖,主要分布于南部欧洲、温带和东部亚洲北美洲的两岸以及东部南美洲。这种有多个地理品种,主要在体型和羽毛细节上有所不同。

所有品种在繁殖后均会进行迁徙,但北方的繁殖者是最具迁徙性的,冬季会迁徙至非洲加勒比地区和南美洲北部、亚洲南部及新西兰。

鸥嘴噪鸥是适用于非欧亚迁移性水鸟协定(AEWA)的物种之一。

行为与生态

繁殖

鸥嘴噪鸥在湖泊、沼泽和海岸(包括海湾和土堤)上的群落中繁殖。它在地面挖出一个窝,并产下两到五颗蛋。尽管在欧亚大陆的淡水区域广泛分布,但在北美洲它几乎仅与盐水、沿海地区相关联。[12]

食物与捕食

这是一种较不典型的燕鸥,外观像燕鸥属(Sterna)燕鸥,但捕食习性更像黑浮鸥白翅黑燕鸥浮鸥属(Chlidonias)沼泽燕鸥。它通常不会像其他白燕鸥那样俯冲捕鱼,且食物种类比大多数其他燕鸥更广泛。它主要在飞行中捕食昆虫,并经常在湿地甚至灌木区域捕捉两栖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12] 它也是一种机会主义捕食者,曾被观察到捡起并进食路上的死蜻蜓。[15]

图库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