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鹤洞大桥

广州市一条主要过江桥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鹤洞大桥map
Remove ads

鹤洞大桥,原名珠江第五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座双塔空间索拉复面斜拉桥,横跨珠江后航道,东连海珠区昌岗西路工业大道,西与荔湾区芳村鹤洞路芳村大道南相连接,是广州市跨江重要通道。大桥为双向六车道,总长2300米[注 2],主桥长648米,桥面宽30.3米,限速60千米每小时

事实速览 鹤洞大桥, 坐标 ...

桥梁于1993年2月20日动工[注 1],1994年4月28日更名鹤洞大桥,大桥于1998年7月23日竣工通车。该桥曾多次进行维修,2003年9月5日至30日桥梁桥面局部维修。2010年年初,桥梁为解决桥底落石问题进行维修。2011年9月26日开始,桥梁昌岗立交部分匝道因产生裂缝维修。2012年3月8日,桥梁部分匝道因渗水和裂缝开始维修。桥梁于2017年1月1日停止收费。2021年8月13日至2022年1月10日0时,桥梁因技术状态降低,且拉索已过使用年限而进行“大中修”。

Remove ads

概况

基本信息

Thumb
广中立交(鹤洞立交)夜晚景象

鹤洞大桥因位于芳村白鹤洞而得名[2],横跨珠江后航道白蚬壳水域[3][4],为广州市跨江重要通道[4],按50年使用年限设计[5]。桥梁西岸连接荔湾区芳村鹤洞路与芳村大道南,东岸连接海珠区昌岗西路和工业大道。桥梁西岸设广中立交(鹤洞立交),东岸设置昌岗立交。桥梁桥面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千米每小时[3][6][1]

桥梁结构

桥梁系双塔空间索拉复面斜拉桥,分别由水上主桥、东西两岸引桥、两座桥塔,及其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布置。全桥总长2300米[1][7][注 2],主桥长648米,采用(144+360+144)米跨径布置,主跨跨径为360米,桥下通航净高34米。桥面宽30.3米,其中单向车行道宽11米。大桥为斜拉桥,两桥塔高128.45米,共有144条斜拉索,最长的一条长度为191米[1][7]

建设历史

桥梁建成前广州市中心与芳村间交通需绕行珠江大桥珠江隧道[9],或乘坐候船时间较长的轮渡往返[10][11]。建设该桥原本旨在缓解广州西出口的交通紧张情况,并结束当地汽车摆渡历史[3]。建成后将成为首条连接原芳村区与海珠区的桥梁[8]

该桥工程的实施由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园林局负责,建设则由香港新世纪集团与广州市隧道开发公司合作完成,设计由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施工则由交通部四航局和上海基础公司完成[12],1993年2月20日桥梁动工[3][注 1],最初命名为“珠江第五桥”。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4月28日批准该桥更名为鹤洞大桥[3]。大桥东、西两座主塔于1997年6月23日封顶,次年1月18日桥梁完成合拢[13]

1998年7月23日大桥竣工[1],共投资2.74亿元[12][注 3],结束芳村与海珠两岸仅可通过轮渡交通历史[11]。桥梁竣工首夜仅开放供行人通行,以庆祝桥梁建成[10]。大桥建成时为广州市区跨度最大桥梁,亦是国内混合体系工字钢叠合梁斜拉桥中工艺最复杂桥梁[1]

Remove ads

利用状况

鹤洞大桥日均车流量双向近13万车次,是该市最繁忙道路之一[14],其建成缓解人民大桥及珠江隧道交通紧张[1]。除承担来往海珠西部与芳村两地间交通压力,桥梁亦承担大量广州市区至佛山南海车流[15],早晚高峰期间时常拥堵[9]

有居民称该桥车道常因维修而封闭收窄,桥上交通拥堵亦因此加剧[10]。南方都市报曾指出桥梁老化较为快速,建成仅十余年就已“老态龙钟”,维修次数频繁,并称[7]

收费

鹤洞大桥在建成初期实行双向按次收费,且并未纳入当时广州的月票通行桥梁范围内[16],通行车辆(除部分特殊车辆外)需缴纳3—30元不等的单次通行费[17]。2001年,包括鹤洞大桥在内的广州市原有收费“八桥一隧”纳入年票制,鹤洞大桥不再收取过路费,广州本地的车辆改为车辆年审前统一收取年票费用[18];同年12月15日,广州市开始对进入广州城区的外地车辆收取路桥隧道通行费,鹤洞大桥利用原收费设施实施收费[19]

2017年1月1日,广州市取消车辆通行费年票制,向外地车辆收取的通行费亦被取消[20][21]。同年4月鹤洞收费站拆除[22]

修理维护

Thumb
鹤洞大桥远景

桥面局部维修

2003年9月5日至30日,由于桥梁日车流量增大,且因较多大车行经该桥,造成桥面混凝土铺装层多处坑槽、碎裂。桥梁全天候进行局部维修,保留双向四车道正常通行[23]

桥梁底部落石

2007年,信息时报收到广州第一橡胶厂工人师傅反映,昌岗西路厂区大门上方的桥梁底部水泥块掉落情况时有发生,持续时间长达两年。记者发现桥底部水泥块松动并伴有有黄色水流痕迹,为了避免鹤洞大桥石碴掉落伤及路人,维修工人布设绿色尼龙网,周围工人担忧防护网无法承接掉落石块,对上下班职工安全仍有威胁。桥梁管理部门则表示情况系桥梁表层脱落,不会影响大桥安全,并承诺尽快进行修复[24]

2010年年初,为解决桥底落石所带来的隐患,广州市城投新三桥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对大桥进行大规模维修,维修面积逾4.7万平方米[25],期间桥面进行半封闭,全部拆除桥梁梯桥发生剥落的部位,修复工程于同年6月底竣工,大桥限重由50吨下调至30吨[26][27]

桥梁匝道维修

2011年9月26日,因多次出现裂缝,桥梁工业大道中通往昌岗立交处入口匝道开始封闭维修,负责大桥养护的公司表示,每天有大约1400辆载重超过30吨的货车行经大桥,并表示超载的货车对大桥安全构成威胁,但广东省政府并未在该处设定固定治超点,执法部门无权查处超载行为[27][28]

2012年3月8日起,桥梁昌岗西立交B匝道(工业大道南往西方向)再次临时封闭进行维修,桥梁桥面铺装和梁板开裂并且出现渗水,《广州日报》记者走访表示未发现桥面明显裂缝;桥梁底部水泥出现裂纹并伴有脱落,桥梁养护公司表示此次裂纹与上次不在同一位置,裂纹产生原因仍为超载车辆行经桥梁。维修预计耗时1至2个月。匝道入口处已设置警示牌引导过往车辆绕行其它匝道上桥,封闭对公交线路影响较小,故公交并未改道[29][30]

桥梁“大中修”

该桥斜拉索已超期使用,且桥梁出现多处病害,经专业机构检测后发现技术状况已降至D级,须限期进行大修[31]。2021年8月13日桥梁开始实施全封闭“大中修”[2]。工程将包括拆除与更换主桥斜拉索等内容。大修完成后计划彻底消除桥梁的结构性病害,完成桥梁景观提升及噪音治理工作。[32]

芳村与海珠两地间交通因桥梁封闭,须乘水巴或绕道通行。乘轮渡的居民称乘轮渡拖延交通时间,并称轮渡“又热又慢”,且有较浓烈柴油气味[33]。负责该线路的广州公交集团客轮公司延长水巴营运时间,并采取不定时即靠即走等提升疏运能力方式,以应对客流[34]。封闭首日,芳村与海珠两码头间工作日6:00-10:15时段客运量较封闭前一周周一上升764人次。桥梁封闭后车主常绕行洲头咀隧道,亦使得隧道较为拥堵[35]

2022年1月10日0时桥梁桥面恢复通车,道路整修后较原更加平整,位于昌岗西路的原收费站处大桥桥底将继续施工至春节前夕,数条因桥梁封闭而被迫绕行的公交线路恢复经大桥通行。[36][2][37][38]

Remove ads

事件

桥梁景观灯起火

2008年12月26日晚约19时10分,桥梁西侧桥塔南面斜拉索上的景观灯发生起火事故,并波及铁索拉索。目击者称有人在起火前拉扯桥塔周围电线,桥索上彩灯随之熄灭,而后火苗由西桥塔底出现,燃烧一段时间后,目击者描述:“火花好似放焰火般从斜拉索上散落”。交警起初封闭三条车道,后留出一条车道供车辆通行,桥梁西往东方向因此发生严重堵塞。烧坏的景观灯胶圈和着火后胶皮凝固的黑点分布在桥面;用于固定景观灯的铁质柱子亦被火烧黑[39]

消防到达现场后,由于火点距地面达约100米左右,消防车无法接触、扑灭较高处火焰,最终耗时约4小时,于11时30分左右将火扑灭。初步怀疑系电线短路导致火灾,记者无法联系负责桥梁管护的新三桥公司,尚未得知桥梁质量是否受到影响[39]

桥梁护栏电缆起火

2023年4月15日下午4时30分许,桥梁护栏处鹤洞桥光亮工程电缆线起火,火焰顺延隔音护栏与电缆线继续燃烧,目击者称时伴随类似于电焊时发出的电弧与爆炸声,产生光线较为刺眼。后火警与消防到达现场,交警封闭桥梁东往西方向及桥下道路,造成交通堵塞;消防于当日下午5时34将火熄灭,并恢复桥梁通行。燃烧后桥梁出现一缺口并有约10米电缆被毁,已被护栏围蔽并有工作人员施工抢修。起火原因尚未明了[40][41]

非机动车通行

大桥在建设之初规划设置人行道,但由于车道宽度已为规范规定最小值,人行道被迫取消,非机动车也无法通行。[42]在2023年6月,因应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政策调整,广州台记者走访当时未设置非机动车道的鹤洞大桥,有违章的电动自行车在桥上行驶。[43]

2023年12月15日,《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实施,当中规定未设置独立非机动车道的桥梁等全天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鹤洞大桥也在此范围内。方案实施当天,鹤洞大桥加强管控措施,非机动车只能通过白蚬壳码头和白鹤洞码头,乘坐水上巴士来往海珠区芳村,导致该两个码头一度非常繁忙。[44]16日,广东台记者发现大桥双方向的右侧各新增了一条非机动车道,且非机动车禁止通行的标识已移除,当局承认非机动车可以经非机动车道上桥。[45]

但时隔3日后,央广网记者到上桥位走访,却被执勤交警告知“桥上还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和标识”“目前电动自行车不能上桥”“现场划线区域的用途需待官方通报为准”,而交警也在拦截试图上桥的电动自行车。至此,鹤洞大桥上双方向右侧均划有宽约1米的划线区域,但当局并未认可非机动车上桥为合法行为。[46]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