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盐水武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盐水武庙位于台湾台南市盐水区,主祀关圣帝君,为盐水的重要庙宇之一[1][2][3]。该庙是盐水护庇宫“七境四角头”[注 1]之一的“二妈角新街”角头庙,但由于该庙举行的关圣帝君绕境与盐水蜂炮知名度高,使得其信仰圈不输给盐水公庙护庇宫[5][4]。
盐水武庙相传建于永历年间,永历廿二年(1668年)扩建,但另有一说认为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所建[1][2][3]。
沿革

盐水武庙确切的创立年代不明[注 2][6]。有一传说是过去在麻豆曾有一信女供奉关圣帝君的画像,但这幅画像某天于屋外曝晒时却被风吹走,最后发现被吹到咸水港[注 3]新街(今武庙路)尾端的大榕树上[1][2]。但当她打算将画像取下时,却无法请回,这时有人想说是否是关圣帝君打算移驾到咸水港街,掷筊得到肯定答复后,当地居女与该位信女遂集资搭建了临时的小庙予以供奉[1][2]。这座小庙,即是盐水武庙的起源[1]。后来据说这座小庙在明永历廿二年(1668年),由郑成功部将何积善、范文章与陈永华之子陈汉光[注 4]所扩建[注 5][1][8]。
又有一说该庙是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左右[注 6]由台厦道梁文科倡建[2][3],但也有认为梁文科只是进行了修建[注 7][6]。



盐水武庙后来在乾隆年间曾经整修过,之后在嘉庆八年(1803年)由鹿港日茂行林文濬捐款重修[1][5][2]。关于林文濬捐款修建武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说法[1][5][2]。一是据说林文濬在嘉庆四年(1799年)因案被召到台湾府城,路经盐水武庙时向神明祈求保佑他平安无事,而事后他案消无事,遂派人送了银4100元进行整修[1][5][6][2]。另一说则是林文濬经商时,因故被账目弄得一团乱,理不出头绪[1][5][2]。后来有位书生造访,帮他整理了账目,告别时此书生只说他姓关,住在嘉义县盐水港[1][5][2]。事后林文濬欲上门答谢,却找不到人,偶然进了盐水武庙才发现那位书生就是庙里的关圣帝君,遂捐款修庙[1][5][2]。此次重修奠定了武庙大致规模,此外还增建了后殿佛祖厅(玉莲寺)[1][5]。
道光八年(1828年),董事李怡成、曾长源、陈学古、苏春山、林协泰、谢源美、黄长顺、林源兴、曾肇期发起募款重修[1]。而后在光绪元年(1875年)又再次重修[1][5]。
日治时期,武庙在大正六年(1917年)由翁应贤倡修[1][5]。二次大战后,民国卅五年(1946年)李春波、翁应贤再次倡修[1][5]。而到了民国六十年(1971年),时任武庙里里长与盐水武庙管理人的李春波等人再次集资重修,此外还购置庙地,辟建后花园,次年(1972年)完工[1][5]。民国六十四年(1974年)成立管理委员会,两年一选,采“管理人”与主任委员合一制[注 8][5]。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拆除后殿玉莲寺,将之改建成三层楼高的后殿[1][5]。该次工程于民国七十六年(1987年)完工,一楼仍为玉莲寺,二楼为五恩主殿、三楼则是凌霄宝殿[1][5]。此外该年(1987年)管理委员会由二年一选改成四年[5]。民国八十六年(1997年),成立“蜂炮文物馆”[5]。
民国一百零七年(2018年)7月27日到8月5日举办2018年关公文化国际艺术节,7月28、29日举办岁次戊戌年武庙建庙350周年北巡会香巡礼(鹿草、布袋、义竹、盐水街内),中华道教关圣帝君弘道协会嘉年华会,8月2日武庙会馆庆成谢土大典。
祀神
盐水武庙正殿除关圣帝君之外,还供奉有关平太子、周仓将军[1]。后殿一楼“玉莲寺”主祀观音佛祖,另配祀注生娘娘与福德正神[1][5]。二楼“五恩主殿”则主祀关圣帝君、吕纯阳祖师、岳府千岁、文昌帝君、司命真君,配祀关平太子、周仓将军[1][5]。三楼“凌霄宝殿”则供奉有玉皇上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1][5]。
盐水蜂炮
盐水蜂炮的由来据说与盐水武庙有密切的关系[注 9],清末由于瘟疫蔓延的关系[注 10],盐水没落,当地人是遂祈求关圣帝君出巡绕境[1][5][2]。当时决定从关圣帝君飞升日的正月十三开始到元宵节期间绕境,而神轿经过之处,居民便燃放烟火鞭炮[1][5][2]。而盐水在经过三天的绕境后满是烟硝硫磺味,据说后来瘟疫疫情果真减缓,日后几乎每年居民便都在此时举行绕境与施放蜂炮[注 11][1][5][2]。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