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让黄雀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让黄雀飞》(英语:Beliefs Soar )是一部由香港剧团六四舞台于2012年首演的舞台剧。首演版本由列明慧及韦少力编剧,罗静雯导演。[1] 剧作以黄雀行动为主题,并穿插2010年前后的香港社会运动反高铁运动与五区公投,以对照两个世代在争取民主与集体协商上的挣扎与矛盾。[2]
首演版本于2012年6月15日在香港艺术中心首演。[2] 2013年校园版结尾加入反国教运动。[3] 改写后的《黄雀飞——占领中环版》结尾加入雨伞运动场景,于2013年7月26日在牛池湾文娱中心演出。[4]
制作背景
六四舞台成立于2009年,是由一群支联会志愿者组成的剧团,旨在透过戏剧纪念与教育六四事件。其首作《在广场放一朵小白花》以“天安门母亲”为题材,引起广泛关注。《让黄雀飞》是创团以来第二出舞台剧作品,主要讲述六四事件后的“黄雀行动”,并探讨民主理想、集体协商的困境与历史创伤。[5][2] 制作时,参考了学运领袖柴玲的逃亡经历。[4]
“黄雀行动”是一项由香港民间组织的秘密营救行动,目的在于协助被中国政府通缉的民运人士逃离。行动透过地下网络、偷渡路线,成功将数百名异议分子送抵香港,之后再转往美国、法国等地。协助者包括香港民主人士、娱乐界人士与三合会成员,港英政府亦暗中协助。由于行动情节敏感﹐直到近年才公布部分事实。而且不少参与者表示至今仍有很多细节不便公开。[6][7]
剧情[8][1]
在1989年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学生领袖项明与女友晓清投身民主运动,面对内部分歧与外部压力,两人一度争论应否撤离广场。当军队进城、枪声响起后,项明在混乱中与伙伴失散,背负罪疚与恐惧,与晓清展开逃亡之路。
在2010年的香港,一对社运情侣Ken和Chelsea因参与反高铁运动而相识,但在五区公投、政改方案出现分歧。一个主张理性协商与制度内抗争,另一个则倾向激进直接的行动。随着争议爆发,他们的关系日渐紧张。剧中多场争辩场面映照出社会运动内部对“坚持”与“妥协”的矛盾,也呼应1989年学生面对撤离抑或留守广场时的抉择。
剧作以两条时间线并行发展,透过两代人的命运交错,描绘六四事件对香港社会的长远影响。剧中两条时间线不断交错——当1989年的项明面对生死抉择时,2010年的Ken也在会议上挣扎于理想与现实之间。晓清的逃亡与Chelsea的坚持跨越时空相互呼应。
下半场以项明多年后的回忆与创伤为核心,他回望过去的失败与流亡的代价,试图理解民主的真正意义。结尾场景常根据香港时势而变动——不同版本分别加入反高铁运动、五区公投、反国教运动或雨伞运动。[2][3][4]
Remove ads
歌曲
〈黄雀飞〉 —— 主题曲,由吴彤所创作。[9] 其后,歌曲在香港成为六四代表作之一。[10]
"Yellow Bird" —— 外国民运的标签歌曲。[11]
〈推土机前种花〉 —— 周绮薇的同名书籍。[11]
评价
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的小西批评,剧作同时呈现两场运动的结构使焦点分散;而以学运情侣间的冲突探讨社会运动内部的矛盾虽易懂,却又略显单薄。但认为创作团队有真诚面对历史的集体创伤。[8]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