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黎文𠐤之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黎文𠐤之乱(越南语:Cuộc nổi dậy Lê Văn Khôi)是越南阮朝明命年间在南圻发生的一场叛乱。这场叛乱由黎文𠐤领导,对越南阮朝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1832年7月,嘉定总镇黎文悦逝世。明命帝试图削减黎文悦继任者的权力,因此废除了嘉定总镇的职务,改其为藩安省(又称嘉定省),将南圻直接置于朝廷统治之下。在黎文悦死后不久,明命帝派遣阮文桂为总督、白春元为布政、阮章达为按察,来到了南圻,接管了南圻军政等一切事务。新上任的白春元对黎文悦及其支持者的清算。1833年,黎文悦最为器重的部将之一黎文𠐤被阮朝逮捕,随后在5月10日逃脱。[2]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叛乱队伍中,受到鼓舞的黎文𠐤决定挑战阮朝朝廷的权威。[4]
黎文𠐤宣称要拥戴故太子阮福景的儿子安和侯阮福旦(阮福美堂)为皇帝。根据长子继承制,阮福景是先皇嘉隆帝的长子,他的子孙有权继承皇位。[5]黎文𠐤这个选择目的是获得基督徒的支持,因为他们都支持阮福景一系。[5]黎文𠐤更是承诺要保障天主教徒的权利。[5]
1833年5月18日,黎文𠐤成功占据藩安城(西贡城堡)。[5]他自称大元帅,设置诸官职,公开与朝廷对抗。
由于明命帝对基督徒的迫害政策,这场叛乱受到了南圻基督徒的广泛支持。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若瑟·玛尔香号召基督徒起兵。华侨亦不满明命帝的统治,刘信、麦进阶组织华侨响应叛乱。[4]与此同时,占族人和高地族人也发动柴嵮罗奔王之乱,与之互相声援。
黎文𠐤的叛军在短短一个月内占领了整个南圻。[2]明命帝大感震惊,当即组织大军南下前去镇压。黎文𠐤退守藩安城,派人前去暹罗求救。[2]暹罗王拉玛三世接受其请求,派博丁德差率陆军攻打驻扎在柬埔寨和老挝的越南军队;[5]又派玛哈·巴育拉翁率水军前往西贡救援。1834年夏季,这两只军队被越南阮朝分别击退。随后的战事转而对阮朝官军有利,官军包围藩安城。黎文𠐤在围城战中死去,其八岁的儿子黎文鸲继位。[2]
1835年9月,官军攻破藩安城并对叛军进行大肆屠杀。[5]1831人遭到处决,他们的尸体被集中埋在一个大墓里。这个墓当时被称为“伪墓”,位于今日胡志明市第三郡。[2]只有黎文鸲、若瑟·玛尔香等六名主犯暂时免死,[3]随后被送往顺化,于11月5日按照大逆罪凌迟处死。[2]
此次叛乱被平定后,明命帝下令将藩安城拆毁,异地重建。同时,明命帝下令将黎文悦之墓夷为平地。经历此次叛乱,越南与暹罗的关系彻底决裂。此次叛乱被镇压后,越南对基督徒的迫害更加严厉,[4]朝廷大肆搜捕基督徒并处死传教士。其中在1836年至1838年期间最为严厉,共有六名传教士在此期间遭到处决。[6][7]其中,圣让-夏尔·高尔内、伯多禄·博里二人后来被封为越南殉道圣人。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