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暗观光

參訪的地點曾經發生過死亡等黑暗事件的旅遊活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暗觀光
Remove ads

黑暗观光(英语:Dark tourism),又称黑色旅游(英语:Black tourism)或悲情旅游(英语:Grief tourism),意指参访的地点曾经发生过死亡灾难、邪恶、残暴、屠杀等黑暗事件的旅游活动[1]。黑暗观光的概念始于1990年代,基于对历史的求知欲,或是不寻常事物的迷恋与追求,人们总试着在历史的黑暗面寻找蛛丝马迹,当传统博物馆逐渐无法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要时,黑暗观光便越来越受欢迎[2]。人们能借由参访这类曾发生黑暗事件的地点,正确地认识并深入省思历史上种种黑暗及悲情的一面[3]。而这些景点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历史价值,而非它们与死亡及痛苦之间的联系[4]

Thumb
巴黎地下墓穴已成为旅游业的热门景点,导游经常在隧道及墓室内举行导览活动及进行解说

概念

人类在参观死亡环境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在罗马斗兽场观看或参与角斗士游戏,观看公开处决,或是参观地下墓穴等,但相关的学术研究在近代才开始兴起。旅游作家是第一个描述他们到这类致命地方旅游的人。美国记者P·J·欧鲁克指他曾经在1988年到华沙马那瓜贝尔法斯特旅游,并称此趟行程是“地狱假期”[5]伦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克里斯·罗杰克(Chris Rojek)亦在1993年谈论黑点旅游等[6]。对于黑暗观光的学术研究,则起源自苏格兰格拉斯哥。1966年,两名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学酒店、旅游与休闲管理系的教员,马尔科姆·弗利及J·约翰·列侬创造了“黑暗旅游”一词,并指其可以追溯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时人们在马车上观看参战方之间的战斗[7][8]。然后在1996年,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旅游营销学教授A·V·西顿亦提出了类似概念[9]。2006年,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学者菲利普·斯通更把黑暗观光粗分为六类:战争场所、浩劫场景、死亡的遗迹、奴隶制残景、监狱旧址、以及纪念碑[10][2]

截至2014年,学术界已有很多针对黑暗观光的定义、标签及对其子类别的研究,如大屠杀旅游及奴隶制遗产旅游等。同年,有学者提出“黑暗观光”这概念还应包括游客访问该景点的原因,因为仅凭景点的特质可能无法使到访者成为“黑暗游客”[4]

Remove ads

景点例子

黑暗观光的景点主要包括墓葬,尤其是能看到遗体和遗骨而不仅为纪念性建筑,如巴勒莫嘉布遣会墓穴;战场(美国珍珠港美国海军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2]法国诺曼底[11])、监狱旧址(英国安格尔西岛博马里斯监狱英语Beaumaris Gaol[12]南非罗本岛[13]及美国的阿尔卡特拉斯岛[13])、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地点(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4]乌克兰切尔诺贝利[15]以及美国九一一袭击事件原爆点[16])。另外,相关的景点还包括曾发生人类暴行和种族灭绝的地点(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17]中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18]柬埔寨吐斯廉屠杀博物馆[18])、奴隶制残景(坦桑尼亚石头镇的19世纪奴隶市场[2]加纳埃尔米纳城堡[19]),以及纪念碑(美国的越战纪念碑[2]韩国光州民主化运动纪念塔[20])等。

除上述的景点外,与哥伦比亚贩毒组织麦德林集团巴勃罗·埃斯科瓦尔之相关地点亦是黑暗观光的热门地点,而其前下属约翰·贾罗·维拉奎兹·巴斯克兹英语Jhon Jairo Velásquez亦有提供“毒品之旅”及模拟偷渡美国[21]。169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发生了塞勒姆审巫案,该镇自此便被标签为女巫镇,但吸引了不少旅客慕名而至,而当地政府亦为配合游客的口味而设立女巫博物馆、鬼故导赏等景点[22]。另外,北塞浦路斯的鬼城阿莫霍斯托斯、日本的“自杀胜地”青木原树海以及端岛都是热门地点[23]

Remove ads

批评

尽管在黑暗观光中游客能了解相关历史,但这亦衍生了不少的道德问题。有些旅行社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及增加收入,而歪曲甚至捏造事实,或者增加血腥因素以产生戏剧性效果[24]。另外,有意见认为黑暗观光是“消费死者”,甚至是“消费受难者的伤痛”[18][25]

参考资料

文献引用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