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林鹟
鶲科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林鹟(学名:Vauriella albigularis,台湾作白喉林鹟)是雀形目鹟科Vauriella属的鸟类。[2]该物种仅分布于菲律宾米沙鄢群岛中的内格罗斯岛、吉马拉斯岛和班乃岛上,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地或山区森林,是当地的特有鸟种。[3][4]
该物种由两位美国动物学家弗兰克·史威夫特·波恩斯及迪安·科南特·伍斯特于1894年发表,他们以这个物种相较于其他当地鸟类独有的白色喉、颈,形成对比的褐色胸部,以Rhinomyias albigularis的学名描述了这个物种。[5]其中种小名albigularis由表示“白色”的拉丁语albus及表示“喉咙的”的现代拉丁语gularis组成。[6]:39其模式产地位于内格罗斯岛及吉马拉斯岛上。[4]
在生物分类学上,这个物种一开始被认为是一种林鹟属鸟类,并在随后的研究中被认为与白眉林鹟、吕宋林鹟、棉岛林鹟形成超种的关系。[5][4]但在一份2010年的研究中,林鹟属被发现形成了多系群,这四个物种因此被独立成另一新属Vauriella。[7]该属名Vauriella用以纪念法裔美国鸟类学家查尔斯·沃里。[6]:399
黑林鹟是一种中大型的鹟,其体色主要在橄榄褐至红棕色之间,但在下巴和喉部有一个显眼的纯白色区块,而尾部较翅膀的颜色较深。[4]眼睛虹膜为深褐色、鸟喙黑色、腿为灰色,雌雄相似。[4]其体长16.5—17厘米,体重平均约35.7克,鸟喙宽平均约5.7毫米、深平均约5.0毫米、嘴峰长平均约17.4毫米;翼展47—54厘米,翼长平均约79.8毫米;跗跖约19.7毫米;尾长约60.2毫米。[4][8]
这个物种为肉食性,在树林间接近地面的位置寻找食物,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8][4]它们是一种不迁徙的留鸟,其繁殖细节不甚明了,但在3—4月之间有发现过期卵及幼鸟,而巢呈杯状,由苔藓、植物纤维等物制成。[4]
目前黑林鹟的环境正遭受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吉马拉斯岛上的族群自1887年后再无纪录并相信已经消失,而其他两座岛屿的低地森林仅剩原来的10%大小,目前其族群估计约有3500—15000只左右。[3][4]由于这个物种极小的分布范围,及栖地碎片化的问题,因此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濒危物种。[1][3]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